10月23日,重庆自然博物馆接收了一件来自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袁美畅同学捐赠的“阳彩臂金龟”标本,该物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重庆自然博物馆副馆长赖东代表博物馆接受捐赠并为袁美畅同学颁发了捐赠证书,对该同学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给予充分肯定,并感谢其为丰富博物馆馆藏贡献力量。
国庆节期间,袁美畅在重庆市江津四面山景区游玩时,捡到一只已死亡的大型甲虫,经翻阅相关资料,初步判定其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阳彩臂金龟”。在认识到该昆虫的重要价值后,袁美畅同学第一时间通过网络问政平台,联系上重庆自然博物馆,表达捐赠标本的意愿,并主动将其进行整肢固定妥善保管。
该昆虫经重庆自然博物馆专业人员鉴定,确定为“阳彩臂金龟”雄性成年个体且保存完好,具有较好的研究和保存价值,适宜作为藏品入藏,经双方详细沟通后,就该昆虫标本捐赠达成一致。
“当时我是在喂跑山鸡时发现的,查资料才发现这个非常稀有,好像是一种稀贵的动物,立即拍照,并做好保护。”袁美畅同学的善举,这不仅体现了他对生态保护的深刻认知,更展现了新时代水电人的担当与奉献。
据了解,中国曾在1982年宣布阳彩臂金龟灭绝,但此后在中国贵州、重庆、江西等地相继又有发现。此次捐赠的阳彩臂金龟标本体长约6.4厘米,体宽约3.6厘米,前肢长约7.8厘米,为成年雄虫,头面、前胸背板呈光亮的金绿色,足、鞘翅大部分黑色,有暗铜绿色光泽,个体保存完好。
阳彩臂金龟主要栖息于热带、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中,其成虫需要在开阔林地间活动,幼虫则必须生活在大型朽木中,需要2年及更长的时间才能发育完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对外部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相当敏感,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相对较弱。
濒危物种的发现与保存,对于生态保护来说意义重大。它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大自然的神奇和脆弱。“大自然有着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让我们为袁美畅点赞,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生态保护,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黄潇、 刘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