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湘西
人们的第一印象
往往是神秘、古朴
充满了历史与人文之美
不久前,豹豹也慕名前往
亲身感受了这里的
民族风情与自然之美
无论是奇峰秀水
还是古城韵味
都让豹豹流连忘返
一起“边走边跳”就对啦~
“湘”遇
神秘湘西·魅力无限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视报》发起,联合文艺节目中心、技术局、各地方总站共同策划推出的大型融媒体互动活动“在中国大地上边走边跳”,来到了湖南湘西,落地永顺县芙蓉镇摆手堂。以“神秘湘西·遇见永顺”为核心,通过“广场舞展演”“文旅特色推介”组合的形式,带您深入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非遗文化,还解锁了一次新鲜的夜游体验。
湘西山川秀美,风景如画,古朴的村寨散落其间,讲述着千年的故事与传奇。芙蓉镇内溪流潺潺,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吊脚楼依山傍水,更添几分温婉与浪漫。而摆手堂好似芙蓉镇的一颗明珠,耸立于村寨之中,古朴庄重。好一幅生动的民族风情画卷。
夜幕降临,星辉斑斓。
来自湘西州8县(市)的10支舞蹈团队齐聚摆手堂,以一曲原创歌舞《我在永顺遇见你》 开启当晚的演出。之后,舞者们轮番上场,跳起最具土家族、苗族特色的苗鼓舞、铜铃舞、数纱舞、苗绣舞、毛古斯、赤膊溜……他们用潇洒自如的舞步将神秘的湘西文化与现代元素完美融合,向八方宾朋展示着湘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民俗风情,和人民群众满满的幸福感。
身姿轻摆,舞步翩翩。
湘西的非遗元素和民风民俗,在“边走边跳”这方百姓大舞台上,与现代元素“湘”遇,充满了无限的魅力与盎然生机。
本次活动在总台央视新闻、央视文艺、央视频、央视网、CMG观察、中国电视报,以及湘西当地新媒体矩阵播出后,收获了来自各地网友的热情参与。
“湘”聚
源于民俗·生活赞歌
湘西的大多数民间舞蹈,都源自于民俗,取之于生活。
从《闯滩号子》的坚韧不拔,到《苗绣红》的细腻温婉,舞者们的每一步旋转、每一次跳跃,都是对生活最真挚的赞歌。这些演员并非专业舞者,却依然以满腔热忱,将日常生活的点滴融入舞蹈,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了湘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在他们欢快的演绎下,湘西古老的非遗魅力、多彩的民族文化,令人心驰神往。
舞蹈《鼓舞湘西》改编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以独特的韵律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著称。苗族鼓舞舞姿刚柔并济,既有豪迈奔放的跳跃与旋转,也有细腻温婉的手势与步伐,模仿着生产生活的场景。
《古风土韵》则将原汁原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毛古斯舞搬上舞台。舞者身着草衣树皮,模拟先民渔猎农耕之态,舞姿古朴粗犷,充满了原始野性的力量与美。不仅展现了土家族先民的生活场景,更蕴含了土家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
《闯滩号子》的演员撑着竹竿,和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水船工号子的节奏舞动起来。它是流淌在湘西酉水河畔的古老歌谣,承载着船工们与急流险滩抗争的坚韧与智慧。既是船工们协调动作、鼓舞士气的号令,也是他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征服的宣言。
“湘”约
传承创新·舞动梦想
在“边走边跳”的舞台上,湘西以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舞动着自己的梦想。这里,是传统与创新的交汇点,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更是民族团结与繁荣的绚丽缩影。
山同脉,水同源。
丰富多彩的舞蹈跳出了湘西人民的幸福生活,也传递出了当地持续发展的新风貌。舞蹈《苗绣红》除了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更将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通过发展刺绣实现了“让妈妈回家”、苗家妇女就近就业的故事搬上舞台。舞蹈再现了苗家妇女刺绣、生活、劳动、待客等欢乐的鲜活场景,深刻反映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对改变贫困乡村面貌的决定性作用。
现场的数纱舞、花带舞也以苗族织锦、刺绣为灵感,舞者们通过再现当地“以布为纸、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的劳动场景,用舞步绘制出一幅幅生动的湘西风情图谱。
通过群众舞蹈的广泛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在民间生根发芽,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在中国大地上边走边跳”大型融媒体互动活动,始终着眼于热气腾腾的美好生活,不仅展现了普通民众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更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正能量。
活动最后,大型群舞现场又来啦!
非遗舞蹈摆手舞,是土家族人世代传承的古老舞蹈,展示了土家族先民刀耕火种的场景。表演者们邀请嘉宾、主持人、观众走上舞台,一同围成象征民族团结的同心圆,将欢乐的气氛推向最高潮。
让我们继续
“在中国大地上边走边跳”
下一站,不见不散!
监制丨刘征 王茂华 薛凯元
主编丨王姝
审核丨张涛
统筹丨苏少强 刘袭羽
摄影丨吴越
设计丨安文敬
编辑丨王莺歌 匡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