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共产党员杨兴普的感人事迹
我认识杨兴普已经几十年了,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中期,我所在的地区到处都在修公路,堵车的现象非常严重,有时一堵就是半天。有一次随单位领导出差到西充县,车开到西充县境内又堵上了,这一堵又是一个多小时,随着汽车的慢慢行驶,我看见一位英俊帅气的中年人在路边组织人员疏通车辆指挥交通,车上的领导告诉我,这位中年人就是西充县委书记杨兴普。我就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认识了杨兴普。随着月岁的流失,杨兴普又任职南充市教委主任、南充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由于工作上的关系,加之与我父辈是朋友,我们交往很多,慢慢我们变成了忘年交!
杨兴普退休后给我讲:我的座右铭是“穷不失羲,达不离道,位不失德,退不失志”。今后要将家乡的建设和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放在心上,以前由于工作太忙,关心家乡的人和事少,但随时都是牵挂着的”。杨兴普退休多年了,他到底为家乡民众做了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两次去杨兴普的家乡四川省阆中市思依镇杨家河村实地考察,得出结论:杨兴普同志为家乡的发展拼尽了全力。
一、杨家河旅游。
第一次去杨家河还是四年前,我还清楚地记得,我陪海南朋友去阆中玩,玩的过程中谈及退休后,如何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的问题?我给朋友讲了杨兴普的故事,朋友说:“无论如何一定要去杨兴普的家乡看看,直观地感受一下、学习一下”。就这样我们驾车去了杨家河。
来到杨家河我们看到的是“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景象,在杨家河的两岸有许多农耕文化交流活动点,如做砖制瓦,打米辗面等等,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乐趣和氛围。在坐竹筏沿河而下时,我问掌竹筏的大爷:“你走这一趟能收入多少钱?”,大爷讲:“收入不多,我们要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完善基础设施、扩大经营范围,让更多的人来杨家河旅游、度假”。我开玩笑说:“大爷您说的这些话像经济学家说的一样”。大爷笑一笑说:“这些话都是我爷爷杨兴普教我们的”。我好奇地问:“您叫杨兴普爷爷?”,大爷回答:“我们杨家河村基本都姓杨,杨兴普的辈份很高,我们都叫他爷爷,我们是按家谱记载的辈份来叫的”。坐完竹筏我与朋友又去体验了一下做砖制瓦。然后,来到村里看了看,发现村庄的地势很高,村庄被群山环抱其中,我想如果在这里拍摄日出日落应该非常漂亮。
在村里我买了一箱杨家河挂面就准备到下面的农家乐吃饭。在路上我们看到许多村民在栽树,我不由自主地停好车、去问村民种的是什么树?一位大姐告诉我,我们种的是皇桃,我们这里的土壤适宜种皇桃。我又问,你怎么知道这里的土壤适宜种皇桃?她说,我们请过农大种植专业人员,将土壤拿去化验过,我们是科学种植皇桃。几年后,你们再来看我们满山遍野的桃花,买我们的皇桃。看着大姐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在想一个产业又在杨家河村扎下了根。来到农家乐我们点了几样菜,就与年轻的姑娘聊起来。姑娘说:“她主要在阆中古城打工,杨家河搞起了旅游,只要有空就回家帮忙”。她继续说:“我家的饭菜很有特色,既保持了原有的味道,又有不少创新,我爸才参加完厨师培训”。我望着杨家河在想,这里的水很清澈透明,仿佛一面光滑的镜子,映照出万物的倒影。一眼望去,不仅能看见水底的砂石、游动的鱼儿,甚至连细微的水草摇曳都能清晰可见,让人感到清爽宜人,心旷神怡。这种清透,仿佛能洗涤人心中的尘埃,使人感到宁静而祥和,真的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老师,吃饭了!”姑娘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转过头问姑娘:“你们这里真的很美,是谁想起来搞旅游的?”,姑娘看了看我说:这里真的挺美,但我们看着它长大,可能是看贯了,并不认识它美,根本就没有想过搞旅游,是我们的长辈杨兴普爷爷给我们出主意想办法才搞起来的。他当过县委书记,见过大世面,说外面很多景点不如我们这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一定保护好这块风水宝地,让它发挥更大作用!
在离开杨家河返回成都的途中,海南朋友问我:“你发现没有?从划竹筏、做砖制瓦到栽皇桃树和开农家乐,这已经是乡村旅游的粗线条了,这个线条的背后我仿佛看见了您朋友杨兴普的身影,他的一些想法正在影响他家乡的变化”。
二、童龄书院。
2023年十月我陪成都一位朋友到阆中为一个大型养殖场选址,又一次来到杨家河。早就听说杨家河村建了一个“童龄书院”。一个村级书院在我的想象里就是一排简单的农舍,那知来到童龄书院让我大吃一惊,这个童龄书院放在任何一个地级市也是非常漂亮的,特别让我感兴趣的是童龄书院里有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配备了先进教学仪器。
在我参观童龄书院时,遇到两位美丽的姑娘,一位是从西藏来的藏族姑娘永宗珍玛,一位是云南来的白族姑娘苏隽清。两位姑娘看着我手上拿着相机,问我能不能给她们拍几张照片作为纪念?我愉快地答应了她们的请求。在拍摄的过程中,我问藏族姑娘永宗珍玛:“你是怎么知道童龄书院的?”,永宗珍玛讲:“我到阆中古城玩了两天,住在民宿里,问民宿的老板附近还有没有好玩的地方?老板就介绍了杨家河景点”。我又问白族姑娘苏隽清:“你又是怎么知道童龄书院的?”,苏隽清说:“我是学图书管理的,从手机上看到了一个视频介绍这个童龄书院,我是专程赶来参观的”。两位姑娘对童龄书院赞叹不已,我开玩笑的说:“你们应该穿自己的民族服装来,这样就更完美了”。童龄书院的简介上这样写道:童龄书院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70余年的时间,于上世纪50年代毁损。2021年,本地乡贤杨兴普先生倡导重建童龄书院,得到乡友和家乡群众大力响应,纷纷捐资、捐物。童龄书院经过一年多时间就建成了,四合院全木结构,全部采用榫眼、榫头的方式连接柱、梁、椽、檩等,没有用一颗铁钉。规模比旧书院大很多,占地近3000平方米,包括书院主体、广场、照壁、百步石梯、星级标准公厕。内立孔子、孟子、曾子三尊儒家先圣大塑像,上万册藏书、儒家经典讲堂、教室、会客厅等,总建筑面积640多平方米,于2022年6月建成竣工,成为全国罕见的村级书院。
我翻了翻童龄书院的藏书,发现有大量的革命读物和农技推广书刊,童龄书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采访记。
为了完成这篇文章我采访过很多人,下面精选四位被采访人与我的对话。
1、采访杨兴普。
我问杨兴普:“为什么叫童龄书院?”杨兴普说:“小时侯听老师讲,就是从儿童抓起,从小时候抓起,让他成才,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所以,我们杨家河村的先辈就修了这个书院,并取名为童龄书院“。我又问:“为什么要重修童龄书院?”,杨兴普说:“重修童龄书院的目的:不忘来时路,传承民族文脉,教化后生”。杨兴普继续说:“我5岁起就在村里的童龄书院读书,6年后,我考上乡完小,到外面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经过刻苦努力,终于成为杨家河村第一个大学生”。他接着说:“上大学那天,村民为我送行,这个塞几个鸡蛋给我,那个送我几个馒头、几个红苕,还有几位乡亲送我几根蒸熟了的玉米,大家叮嘱我好好读书”,杨兴普含着热泪说完这一段话。“大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我先后担任过西充县委书记、南充市教委主任、南充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不论在哪个岗位上,我都努力为党工作,为民众办实事,当然,也可能会出现不尽人意的事,但我无愧我心”。
杨兴普讲:“没有童龄书院就没有我的起蒙教育,没有乡亲们的支持我就不可能上大学,没有共产党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感谢共产党的培养,乡亲们的支持,童龄书院给予我的启蒙教育,我要用余身之力来回报”。我再问杨兴普:“听说您为杨家河村制定了一个发展规划?”,杨兴普说:“不能这样讲!我仅仅是一位参与者。大约是2017年我回杨家河村,当时的原枣碧乡党委书记敬中恒,乡长秦洪波来看我,我们经过研究提出,杨家河村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治宜地发展,依靠杨家河的绿水青山发展水上娱乐业。共谋杨家河村的发展大计,主要工作是敬书记、秦乡长以及村支书 、村长和村民们干的”。
2、采访思依镇党委书记宋军。
我问宋军书记:“童龄书院的建成对思依镇有什么好处?”,宋书记说:“思依镇走的是农旅结合的路子,现在将文化浸透进去,让乡村振兴更有文化气息。童龄书院作为一个文化平台可作夜校,可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可以讲解国学提高村民素质,可以供村民阅览增长知识”。在宋书记眼里,童龄书院有许多革命的故事,有厚重的历史和看点,也是杨家河旅游耀眼的闪光点。
优秀文化需要传承,看来童龄书院就是一束光,一束照亮杨家河乡村振兴道路的光。
3、采访杨家河村村民 杨志国。
我问:“你们村里又搞杨家河旅游、又重修童龄书院,现在又大面前种殖皇桃树,需要大量资金,这些资金是哪来的?”杨志国说:“一是大家聚资一部分,二是将国家给的扶贫款、农业发展基金等集中起来使用”。他接着说,在杨兴普爷爷的帮助下,我们村也搞了一个发展规划。按杨兴普爷爷的说法就是“我们要用杨家河的旅游带动杨家河的产业发展,促进农家乐的完善,这样大家的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升。我们要用童龄书院鼓励杨家河的年轻人多读书读好书,走出大山学本领,然后,用这些本领回来建设家乡,我们要培养既能走出去又回得来的年轻人”。我又问:“你们现在种的皇桃属于你们的产业吗?”,杨志国讲:“杨兴普爷爷是南充市扶贫协会副主席,他带领我们去西充考察西充的皇桃产业园,考察结束后,我们征求全村大多数人的意见,决定引进皇桃产业园”。他接着说:“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我们杨家河的旅游加上满山遍野的桃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旅游来赏花,这样农家乐的生意会更好”。
4、采访村委副主任杨建连。
我问:“杨兴普在杨家河村还做过哪些值得一提的好事,你知道吗?”,杨建连回答:杨兴普是我的长辈,我平时都叫他普爸,他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尊敬,是因为他处处为乡亲们考虑问题,杨家河上有一座桥叫孝心桥,还有杨家河村四公里的村道,都是十几年前普爸号召大家集资修建的,当然,也争取了部分国家投资。桥梁和道路的贯通,彻底改变了杨家河村交通不便的问题,为杨家河村现在的建设发展垫定了基础。
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杨家河村的能人、乡贤人士很多,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在杨兴普等大批能人乡贤的帮助下,杨家河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重修“童龄书院”为例,总共聚资近二百万,书院的一面墙上刻满了捐款人的姓名和金额,我简单算了一下,杨兴普一家就捐款二十几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杨家河村说起杨兴普,没人不赞美!用杨兴普的话说:“我是一位老党员,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今年已经八十六岁高龄的杨兴普还牵挂着家乡的发展,还想搞几个村级产业,有好的经济效益,才能吸引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彻底改变家乡的面貌,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当您看完以上内容,难道您不觉得这就是一位老县委书记杨兴普的家国情怀吗?(袁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