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州委九届七次全会要求部署,聚焦农业强州、工业强州、文旅强州“三大强州战略”人才需求,充分发挥凉山生态和资源优势,广泛吸引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科技创新企业的科技人员到企业兼任“科技副总”,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发展新格局。
近日,州科技局、州委组织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凉山州科技副总选聘管理办法(试行)》,在全省率先开展科技副总人才项目创新试点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试点创新。
一是支持举措多元化。鲜明“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导向,政府统筹运用科技创新奖励、科技和人才项目申报、科技创新平台后补助、“两代表一委员”推荐、表扬激励“五个优先”支持措施,给予人才和企业“物质+精神”双重奖励,强化人才智力支撑主体、企业引才用才主体地位,力求实现“企业引才、政府鼓励,人才创新、政府奖励”目标,推动企业从“要我引才”向“我要引才”转变。
二是管理机制灵活化。坚持“守正创新、包容开放”理念,加快推动科技人才项目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创新,努力营造务实高效、灵活宽松的人才发展环境。单列管理科技副总人才项目,不计入申报单位和个人当年度州级科技项目申报限额。放宽飞鹰型、雄鹰型科技副总项目的年龄、数量、资金、验收等申报条件,鼓励企业通过股权、薪酬、职务等方式选贤用能,赋予企业从项目申报到验收、从引才到用才留才的全过程自主权,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的科技人才发展新格局。
三是企业用才自主化。坚持“企业为主、政府为辅”市场化引才模式,将人才分为雏鹰(市州级)、飞鹰(省部级)、雄鹰(国家级)3个层级,政府制定引才基本条件、参照条件、调节条件等参考标准,允许企业自主调控人才标准,促进企业按需选才、自主用才。引导企业申报实施州本级科技人才指导性项目,通过自主出资、自定数量、自定薪酬、自商合作“四自模式”,从国省级科技人才计划入选者选聘雄鹰型、飞鹰型科技副总。统筹利用州本级科技计划资金,新设科技副总人才专项,以5万元/人的标准,支持久鑫钒钛、和成工贸等企业从州内高校院所选聘首批雏鹰型科技副总15人。
据悉,“科技副总”是指为贯彻落实农业强州、工业强州、文旅强州“三大强州战略”,以人才为纽带,以创新为核心,强化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科技创新企业中选聘的科技人员,到州内企业兼任科技副总经理职务。首批选聘的凉山州“科技副总”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到近七成,副高以上职称占到近九成,共计申请到科研经费2971.6万元,完成82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02篇,申请专利61项,州级以上获奖38项,实现年产值11.184947亿元。
记者也了解到,长期致力于食品科学领域研究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西昌学院教授清源,在任职昭觉县汇珍农业有限公司“科技副总”期间,通过带领课题组和企业深度合作,促进凉山农业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创新驱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担任西昌索玛扬光生物科技公司“科技副总”的凉山州农业科学研究院正高级畜牧师王强,借助科研力量为企业打通生物科技技术壁垒。
“科技副总”的诞生是企业与科研院校之间的一场“双向奔赴”。对企业而言,“科技副总”带来的不仅是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更重要的是链接了一个强大的资源平台。对科研院校而言,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可以更好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凉山州以“科技副总”选聘为契机,着力破解企业发展技术难题,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诸多痛点,加快推进“三大强州战略”,为全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