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暑期里,会理红色旅游景区、纪念馆、革命会议旧址总是游人如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体验红色场景、感悟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
挖掘红色资源 会理文旅成功出圈
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一个个复原场景,带游客走进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史。今年暑假,位于会理西环线中段2号的红军长征纪念馆迎来一波参观热潮。“前来参观的游客既有各级党政机关,也有社会团体和群众。七八月,馆内参观量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会理红军长征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近年来展馆不断深挖红色资源,通过图文展示、实物陈列、文物复制、场景复原、以及多媒体影像等,让众多游客能够更加真切的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在观展中缅怀红军英烈、传承红色基因。
会理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1℃左右,在这里感受不到炎炎夏日的酷暑,因此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避暑观光,会理会议纪念地因其在党史上特殊地位成为了人们来到会理的首选参观地。走近景区,沿着清幽的步道漫游其间,只见树木葱郁、湖光山色,不时有阵阵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伫立在纪念广场上的纪念碑和雕塑群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打卡,通过这些地标建筑生动还原了当年召开会理会议的情景。“1935年5月3日至13日,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会理,在这里,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会理会议。”现场的讲解员边向游客讲解红色故事,边与游客积极互动。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还可以让孩子们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利用假期带孩子来会理旅游的李先生说。在会理会议纪念地,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大量的红色文化遗址,还能欣赏秀丽险绝的山川地貌。作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会理会议纪念地已经成为党员、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学习革命文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良好平台。
依托会理会议遗址,借着成功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的机遇,会理不断挖掘红色资源,通过创新表达形式,增强时代感与体验感,讲好了一段红色故事。一个研学式、沉浸式、体验式、立体型的红色文化观光带已见规模。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助推红旅全域发展
“文旅跨越是会理市第二次党代会确立的会理未来五年要办好办实的三件大事之一,也是会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和希望工程。”会理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以建设天府旅游名县为契机,会理把文化旅游产业摆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位置,近年来逐步完善景区内各项旅游服务设施,推动旅游服务功能区域建设。
如何推动文旅产业跨越式发展?这些年来会理探索出了一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子。《会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确定了建设“一核两片三带八点”的发展布局。“红色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带”便是“三带”之一。会理会议纪念地先后建成了占地0.55平方公里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和四大旅游功能区。为留住历史记忆,再现毛泽东笔下“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壮阔景象,皎平渡渡江遗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一条红色旅游路线正缓缓铺展、不断完善。
8月初会理举办了火把节相关活动。火把节是彝族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作为会理文旅一张响亮的名片,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身着节日盛装的彝族群众载歌载舞,前来观光的游客挤满了山坡,会理文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随着游客的增长,前来游玩的客人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游览方式,他们更加注重参观内容带给自己的深度体验,希望游玩能带来更多的获得感。为更好满足游客需求,会理实现全域联动,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助推红旅全域发展,逐渐树立起红色旅游全域发展观。红色景区在内容参观、讲解、体验等方面也都有了积极创新。如今的“红色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带”建设已初见成效,游客在基础设施完善、红色文化厚重、民俗活动丰富的景区里流连忘返。
地处攀西腹地的会理古城,曾经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必经重镇,在红军长征历程中更是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时代的会理又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以节促旅,以旅彰文,打响红色文化之城品牌,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