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最南端,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国家4A级景区,有着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繁盛的地方物产,同时也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要冲,素有“川滇锁钥”的美誉。千百年传承的古朴厚重历史底蕴和川滇融合交流的人文风貌造就了独特的会理文化,长期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商人、游客在此聚集。伴随着频繁的文化交流活动,会理当地的传统文化、饮食文化等也随之换发光彩。
近年来,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突出的人文景点和民族特色、日渐完善的基础建设,会理把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工作作为重要工程,整合全市旅游资源,落实一系列工作举措,精心打造会理旅游线路,创造会理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在文旅品牌、产业融合发展、宣传营销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7月,会理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2022年,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在会理,可游览龙肘山10万亩杜鹃花海、黄柏高原草甸等自然风光,也可以看到10万亩芒果、8万亩茭白观光采摘园。会理资源富集,石榴、烤烟、猪羊、生态林果蔬、文旅康养“红黄黑绿蓝”五彩缤纷,矿产、森林、水能、光热、土地“金木水火土”五行天成,已逐渐成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康养度假的后花园。除了壮丽的自然风光,会理也是一座芳香四溢的美食之城。因其地处川滇交界,饮食源出川味,兼有滇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千百年来不断吸纳、改变、传承、创新,形成了名目繁多、风味独特的独具魅力的饮食文化。走在会理古城街头。不论是晶亮玲珑的“熨斗粑”、滚烫火辣的“铜火锅”、麻辣醇香的“羊肉火锅”,还是随处可见的“羊肉粉”“鸡火丝饵块”“筒子骨”等当地小吃,遍布大街小巷的特色美食精致美味,绝对不重样。
“蜀韵滇风千年会理,春天永驻攀西名城”。会理在地理位置上与邻近的大理、丽江一道构成了“西南古城黄金三角”,不仅有“春天常驻”的美誉,更是享誉九州的“中国石榴之乡”,而包含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舞蹈、民俗、民间文学等在内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代代传承。会理以民俗文化为依托,每年会举办包括新春文化活动、龙腾狮舞闹元宵、端午万人根药宴、石榴采摘等在内的10余个民俗文化旅游活动,推动乡村文旅事业快速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现代文化走进民族节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增强了会理群众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助力形成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气。
在当前文旅融合背景下,会理依据现有旅游业发展现状将全面提升古城核心区旅游质量,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空间布局,打造北部生态片区、南部文化片区,建设南方丝绸之路文化带,计划到2025年,实现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同步增加,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此,在工作机制上,会理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总指挥长的创建指挥部,统筹开展全市创建工作,将创建工作纳入目标绩效年度考核体系,定期对创建工作进行督查考核,设立旅游发展项目基金,对符合产业政策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在人才、资金等方面优先给予保障。同时积极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治理行动,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常态化的检查和日常工作,保障旅游秩序和旅游环境持续向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文旅事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之时,会理市对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播也越来越重视,将开发、保护、弘扬民族文化当作一项重要工作,积极参与文化产业的建设发展,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坚持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宽旅游业的外延和边界,延伸产业链条,丰富发展模式。会理乡村旅游业逐渐爆红。每年的火把节、泼水节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游玩,大幅增加了当地旅游业收入,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受到了广泛好评。在会理古城文化、红色文化的带动下,当地民族特色文化也逐渐被游客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