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体健康,我会一直献血到不能献为止。”这是侯兵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侯兵是湘东区峡山口街道新村社区党员,萍乡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副队长,目前在湘东区荷尧镇友谊陶瓷厂工作。他热心公益,积极主动参加献血,他的奉献精神也得到了各级的肯定以及群众的赞誉,先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全国无偿献血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五星奖、“江西好人”、萍乡市无偿献血十大明星、最美萍乡人年度人物、“萍乡市献血状元”、湘东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从“第1次”到坚持“22年”
侯兵的老家在四川阆中,22岁那年来到萍乡后,成家立业,娶妻生女,从此把萍乡当成了第二故乡。
忆起最初献血的情形,侯兵依然记忆犹新。2002年,侯兵和家人在绿茵广场散步时,看到了停靠在路边的献血车,他很好奇走进车里,当检测结果显示他的血液合格时,他毫不犹豫地献出了200毫升鲜血,当从医护人员了解到自己献出的血液,在关键时刻可能救人一命的时候,就感到自豪无比。自此,他与无偿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保证血液质量,长期以来,侯兵以高度的自律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清淡饮食,不暴饮暴食,不吃油腻食物。
希望能用“1个小时”挽回“一条生命”
通常大家所了解的“献血”是指捐献全血,其实在捐献全血之外,还有一种捐献成分血,叫“捐献机采血小板”,相比全血,血小板对于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更能满足一些特殊患者的用血需求,同时它的采集难度相比捐献全血也是不一样的。它的采集过程时间较长,通常要1个小时,保存时间却很短,因此不能够提前储备太多,只有临床上需要再立即联系爱心人士进行采集。侯兵就成了“招之即来”的爱心志愿者,并与市中心血站“联动”,一人一年只能献24次血小板,他决定一次都不落下。希望用这1个小时来挽回病人的健康,甚至是一条生命,他说献出的爱心流淌到另外一个人身上时,那就是一次新生与希望,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自2002年第一次献血以来,他坚守了22年,他的手臂上也留下了一道道针孔伤疤,共计献全血3700ml、机采血小板335个治疗量,累计献血353次,成为萍乡市无偿献血次数最多的“第一人”。同时,他还是一名中华骨髓库登记志愿者,随时准备着为有需要的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从“一个人”到“很多人”
家人无私的支持和理解是侯兵坚持22年无偿献血、11年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源动力。女儿是侯兵的小“迷妹”,经常跟在爸爸后面,年龄小献不了血,她就做点力所能及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望向爸爸的眼神满是崇拜和敬佩之情,多次向爸爸表决心:“长大后,我也要像你这样无偿献血,把爱心洒向四面八方。”妻子姚娜有晕血症,不能跟丈夫一起“并肩作战”,但她总是默默以行动支持丈夫,成为侯兵背后最坚定的支持者。2017年,侯兵决定捐献器官造福他人。这让双方的父母都很震惊,坚决不同意。姚娜坚定地站在丈夫这边,一起做父母的思想工作。最终,侯兵在网上签订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
侯兵常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一个人能带动十个人,十个人又带动一百个人,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力量就无穷无大了。在侯兵的宣传攻势和感召下,他周围的同事同学、亲朋好友纷纷加入到了无偿献血队伍中。
侯兵爱人的姑姑姚哈妮原来对无偿献血一无所知,可常听侯兵在亲友面前侃侃而谈献血好处多多后,本有顾虑的她2010年也半信半疑地踏上了无偿献血的征程,并成为了无偿献血的义务宣传员。
“如果不是因为年龄大了,如果不是得了高血压,我还会继续献下去的。”58岁的姚哈妮洪亮地说。她如数家珍地说起了无偿献血的好处:既能用自己的鲜血挽救别人的生命,为他人分忧解难,又能在日后自己遇到危难时,得到别人的帮助,何乐而不为呢!她有10多个侄女婿,但侯兵这个来自四川的侄女婿是她最欣赏的,为人诚恳热情勤快,爱帮忙,做事尽心尽力,尊老爱幼……
2022年11月,受疫情影响,街头无偿献血人数急剧下降,使血液库存告急,已经危及到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侯兵动员身边的朋友,亲戚,邻居,大家一起积极参与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在自己做好防护的同时,积极配合检测等流程,帮助急需用血的病人渡过用血关,使手术得到顺利进行,能为临床用血需求尽绵薄之力,大家觉得非常有意义,也感到自豪。
如今,已是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常务副队长、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副队长的侯兵,将自己的一腔热情投入到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中,截至目前,他从事志愿服务达3000余小时。
当被问起这些年来无偿献血和志愿工作的感受,侯兵说:无偿献血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就跟吃饭、喝水一样重要。候兵就是这样,他坚持无偿献血22年,已经将“捐赠”深深烙进了心里,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展现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给社会传递满满的正能量。(微赣云、曾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