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揽胜中轴”观摩活动在东城区顺利开展。活动邀请了全国各省市纪录片行业专家学者、导演、制片等近百人参与,前往参观具有江南水乡风韵的三里河公园、建于明代历尽风华的颜料会馆、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韶州会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大红楼、古香古色见证历史变迁的钟鼓楼五处风光。
大家在游览中感受北京的独特魅力、中轴的壮美气象,用眼睛与脚步忠实记录和丈量北京城市活生生的景象及历史脉络,记录城市最本真的生活状态,共同探讨纪录片为城市发展赋能的新方向。
古都北京,是一本厚重的书,7.8公里的中轴线,便是这本书的书脊——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正如建筑大师梁思成赞美的那样:“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对城市的记录,其实就是书写人类社会的历史。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城市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缩影。本次活动从中轴线的文化内涵、具体遗产站点历史回顾、纪录片与城市的关系三方面切入,让大家更加理解中轴线,并用纪录片的形式赋能中轴线,将其打造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金名片。
首先,大家来到了老舍先生的话剧《龙须沟》原型——三里河公园,领略北京老城中的江南风光、“小桥流水人家”之景。园内景致采用虚实两种构景方式,就像纪录片摄影机的镜头一般,真实与虚构之间展示出别样的美学。
有了画面,也要有音乐塑造影像,才能真正构成一场“城市交响曲”。一座明代保存至今的会馆——“颜料会馆”依然在演出,走近仔细观瞧,大门左侧还贴有戏单,恍如穿越时空回到戏曲繁盛的年代。在此,大家一起观看了中国鼓表演《鼓舞飞扬》、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民乐三重奏《春江花月夜》,也听到了独属于北京的音乐形式。
彼时彼城歌不尽,在城市交响曲中,我们所看到的城市和所体验到的城市是如同交响乐一般,“在垂直方向的不同声部同时展开”,我们看到城市之中与我的生活毫不相关,但又通过共享城市的空间而联系在一起的其他人。
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的“韶州会馆”便是最能够体现大都市聚合模式以及如何再现这种模式的载体。用自己的眼睛作为摄影机,审视城市的历史脉络,如维尔托夫《持摄像机的人》一样,再次记录时代的建筑艺术遗珠。
接下来,一行人去到了北京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北大红楼,建筑艺术与革命精神深度结合,它就像一个时光机,从《新青年》到《庶民的胜利》,从掀起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搭起了北京这座城市跨越百年的精神桥梁。
钟,刻度时间;鼓,见证历史;线,铭刻巨变。如果故宫代表了封建秩序的中心,那钟鼓楼则是北京市井的中心,至今它都在守候古都的晨钟暮鼓中更迭。从特伦斯·戴维斯的《时间与城市》我们可以看到沿着历史一直走来的不仅是情感上的触动,也是纪录之眼所看到的城市与人、城市与纪录片之间的关系,时光与城市安静在我们脑海间的一盒盒录像带中,永不老去……
最后,一行人在钟鼓楼回归到了记录影像中最重要的角色——人,回归到“城市交响曲”所消失掉的市井烟火气。时间在流逝,而钟鼓楼在时光轴上永存,正如它所代表的时间以及“时间的故事”数字沉浸展一样,一路走来,一路走去。让晨钟暮鼓的声音震动,带领今人和古人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至此,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揽胜中轴”观摩活动圆满结束。在这趟旅程中,大家用眼睛和镜头捕捉并呈现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文脉传承,刻画雅韵东方的人文画卷,在与大众建立情感链接的同时,完成文旅与文化价值的双向输出,使纪录片真正成为城市发展赋能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