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街道地处都江堰主城区核心区,是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载区域,融城联乡,商业基础好、生态底色浓、公共配套完善。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三缺一”问题逐渐显现:缺组织合力、缺活动空间、缺下沉服务,急需一个社区发展治理“微网格”共同体。为此,幸福街道采用“三微三下沉”模式,构建起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治理共同体,破解基层治理“三缺一”困境。
建好“微网格”,组织下沉
“四级”组织驱动“三长”联动。建立“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联系站”四级组织,将80个网格细分为862个“微网格”,同时建立社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联系站,联动网格长、微网格长、楼栋长“三长”,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微治理”。
“三亮”进院落主动收集民意。每个小区(院落)门口设有“微网格”公示牌,亮网格组织架构、亮社区民警、社区负责人等人员身份、亮联系方式,小事不出院,大事及时报,精准倾听“微民声”。
“双报到”党员带动资源置换。引导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到社区报到,每季度召开党建联席会,加强区域内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签订党建共建协议30余份,认领困难人群并根据人员具体情况分类设置“红、黄、蓝”,分级分类开展关爱和慰问工作、社区共建等任务清单100余项,有效夯实基层“微力量”。
打造“微空间”,资源下沉
针对辖区公共服务单一、缺失等现状,在已有网格组织架构下,精准提供配送、社会、法援、照料、智慧等五大社区服务,将多元化服务直达居民。成立便民爱心超市,发动院落业委会成员、楼栋长等“微网格”群体,组建代送“跑腿团”;与辖区医院、学校等“专属网格”合作,为老年群体提供健康义诊、健康知识讲座、为学生开展心理讲座等服务;针对特殊群体,常态化提供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救助活动;提供寒暑期儿童托管、老年人居家养老、宠物寄养等服务;依托文明兴蓉、蓉e报等智慧治理平台,将基层上报、群众诉求等事件派发至相应渠道和网格,及时接收平台指令、高效处置治理事件,加快推动基层治理由人力密集向人机交互转变。
一厅:利用闲置房,打造“花样·幸福客厅”,内设便民服务站、微型会客厅、邻里茶座、周末学堂、老年之家、社工之家等功能,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全龄活动阵地。
两园:利用周边绿地资源,进行“微空间”改造,打造家门口“口袋公园”、幸福花园,确保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提升居民整体生活品质。
三场:利用闲置资产,科学设置各类微型运动场、休憩场、健身场,方便居民出行和全民健身等。
凝聚“微力量”,服务下沉
针对辖区公共服务单一、缺失等现状,在已有的网格组织架构下,精准提供配送、社会、法援、照料、智慧“五大社区服务”,将多元化服务直达居民。成立便民爱心超市,发动院落业委会成员、楼栋长等“微网格”群体,组建代送“跑腿团”;与辖区医院、学校等“专属网格”合作,为老年群体提供健康义诊、健康知识讲座、为学生开展心理讲座等服务;针对特殊群体,常态化提供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救助活动;提供寒暑期儿童托管、老年人居家养老、宠物寄养等服务;依托文明兴蓉城市平台,蓉e报等智慧治理平台,将基层上报、群众诉求等事件,派发至相应渠道和网格,及时接收平台指令、高效处置治理事件,加快推动基层治理由人力密集向人机交互转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幸福街道将不断丰富服务内容,继续推行“微小化”划分网格、“属地化”统筹管理、“精准化”服务群众、“多元化”提供保障,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延伸管理服务触角,着力打造“幸福共享家”,托起居民身边的幸福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