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规立,乡村兴,百姓安,国家盛。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规范提升村级治理精细化水平,使“村规民约”更好地发挥在乡村振兴中引领乡风文明、推动产业发展、优化乡村善治的作用,成都市新都区推动全域修订完善“村规民约1+N”模式,即“一篇村规民约+社区精神、村歌、村徽…”,强调要以全域覆盖、全龄参与、全程民主为重要抓手,谱好村规民约“新曲谱”,使其成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解决乡村问题的“金钥匙”,实施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思想上形成自觉,谱好村规民约“前奏曲”。新都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始终坚持以“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原则,以“激发内生动力和民风建设”为重点,以“聚焦痛点难点、突出本地特色”为共识,充分结合乡村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历史文化、集体收入、发展方向等不同侧重点,凸显自身特色,切实做到“一村一规”,杜绝“千篇一律”,不求语言精美高大上,但求言简意赅实用性,确保村规民约更具独特性、生命力。全区184个村(社区)共召开坝坝会400余场,部分村(社区)发放调查问卷8万余份,充分征求居民群众的宝贵意见。同时,为更加深入全面倾听居民心声,各镇(街道)还派出1000余名网格员走进村民家中,一对一收集村民建议,力求用最朴实、最简单的话语将群众反映最多、最集中的意见,切实将村规民约修订成接地气、顺民意的“习惯法”和“小宪法”。清流镇柳泉村贴合自身发展实际,在乡村治理中纳入土地联营、百泉荷月、柳泉粮仓等内容,创作出“农旅环线齐打造,幸福美好心莲心.....,莲子积分焕活力,共建共治福绵长”具有地方特色的村民公约;新都街道福元村根据自身散居院落和小区的不同性质及问题,针对性的制定出“小区公约共五条,散居民约约三章”的村规民约,凸显出福元村独特的结构组成和地理特点。
风气上形成氛围,奏响村规民约“进行曲”。新都区把规范基层小微权力、家风家训、文明新风等廉洁因素纳入村规民约范围,以村规民约“软制度”盯紧干部群众“微腐败”,有效衔接了村民自治与乡村治理,解决了“谁来治”、“如何治”的问题,将村务管理由“为民做主”变成了“由民做主”,确保在法律规定内、道德约束下具有可行性、适用性、长久性的村规民约。清流镇水梨村积极组织两委干部、村民代表、网格员、志愿者等进行入户征集村民意见和建议,主要围绕本村发展、环境卫生、民风民俗、公共秩序等方面,累计向1000余名村民征集意见、建议50余条,最终形成“建粮仓,树品牌,少坐茶铺少打牌......红白事,不攀比,勤俭节约最实际”包含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移风易俗、环境保护等内容18条村规民约。目前,新都街道“村规民约+治理拆违实践”、斑竹园街道“居民公约+村社校联动”、军屯镇“村规民约+积分制”等模式已初见成效,真正把一纸公约变成心灵契约,通过村规民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出新都新气象,“约”出新时代幸福文明新生活。
制度上形成规范,激扬村规民约“协奏曲”。新都区在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中注重加强党建引领,厚植村民民意基础,始终坚持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采取镇(街道)党政班子包片、驻村工作队包村、村“两委”全程参与的方式投入到村规民约的宣传制定中来。将村规民约的实施与推进移风易俗结合起来,与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好家风”、“遇见最美阳台”等评选表彰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提升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带动其参与乡村治理,使“小村约”发挥“大效能”。大丰街道太平社区不仅广邀居民群众开展头脑风暴,还特意邀请了中央电视台特约演员郭胜化身公约“宣传员”,打造《以“约”为度,颂出和谐》宣传视频,让村规民约深入人心;军屯镇金牛村发挥党员、志愿者、村社长等群体带头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拍摄“金钱板+《金牛村村规民约》”的宣传视频,同时创作出“俯身耕心,孺子金牛”的具有当地特色与内涵的村徽,使其富有浓厚的乡村意趣,深受村民的喜爱和赞赏。
新都区推动全域修订完善“村规民约1+N”模式,从具体内容、村民参与、宣传形式、实践效果等方面,组织评选出30条最佳村规民约(居民公约)、30条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基层党建磁场越来越强、公序良俗越来越好、道德星光越来越多,有效形成了文明新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实现了全区社会文明程度的叠加,奏响了新都区乡村振兴的“交响乐”。
清流镇柳泉村“文明新风墙”
斑竹园街道双龙村村规民约修订会
大丰街道太平社区村规民约修订会
军屯镇金牛村建立完善“村规民约1+村徽”模式,打造“俯身耕心,孺子金牛”的金字品牌。
石板滩街道召开“村规民约,‘石’话您说”坝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