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我在苏州学非遗》纪录电影首个官方研学营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开营,标志着“我在苏州学非遗”全球研学计划正式启动,突破传统研学旅行内容,将研学产品以纪录电影官方IP为核心进行全新升级,培育文旅新业态,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北京青年报社中学时事报学生活动部主任任浩主持开营仪式
本次研学由北京青年报社中学时事报编辑部与纪录电影《我在苏州学非遗》出品方——中国数字文化集团、苏州科意数字传媒共同发起,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二学部近80名学生,成为本次电影官方研学营的首批参与者。在为期5天的研学之旅中,北京师生将走近和学习昆曲、碧螺春茶文化、金砖制作技艺等非遗技艺项目,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探寻非遗的文化内涵和传承的意义;同时他们还将穿行苏州古城,全方位感受苏州的古城更新与文化魅力。
在开营仪式的现场,吴文化博物馆副馆长陈小玲为研学营的师生致欢迎辞,她表示,每座城市都需要文化基因解码,而研学之旅正是探索城市精神内涵的钥匙。本次“我在苏州学非遗主题研学”突破传统研学模式,将研学与纪录电影官方IP结合,培育文旅新业态,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传递匠心匠艺,携手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这一文化瑰宝。
北师大实验中学学生实践创新中心主任方秀琳表示,研学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实践”、“视野”和“社交”这三个关键词。希望学生能够在本次研学活动中,将知识运用到实践,接触多元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认知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传承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审美情趣,提升综合素质。
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二学部学生代表薛源表示,在此之前无比期待来到江南,苏州就是江南文化的缩影,在这里能够充分感受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的双重滋养,在这珍贵的研学之旅中结伴而行,增强团体凝聚力,不负人生韶华。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徐伟荣为薛源授旗,全面开启此次研学之旅。
开营仪式现场,纪录电影《我在苏州学非遗》总制片人孙群表示,自4月底纪录电影在苏州杀青以来,电影镜头里纪录的苏州非遗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此次“我在苏州学非遗”主题研学项目也得到了苏州市文广旅局、昆山文体广局、吴中区文体旅局、相城文体局、昆山当代昆剧院、太旅集团、相城生态文旅集团、苏州艺校等的大力支持。“我在苏州学非遗”正日趋成为一种广受年轻圈层认可的城市游学方式。
负责此次研学营接待的苏州和平国际旅行社负责人金曼介绍,在此次研学之旅中,学生除了将走近和学习昆曲、碧螺春茶文化、金砖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课程之余,同学们还将游览拙政园、虎丘、寒山寺、苏州博物馆等江南文化富集之地,亲历苏州工业园区的现代发展,品尝苏州传统时令美食,全方位感受苏州的古城更新与文化魅力。后续也将继续推进“非遗研学旅游”,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跟随电影来到苏州,擦亮苏州的非遗文化名片,一同体悟非遗匠人的生活,亲身感受苏州非遗的禀赋资源与文化魅力。
“我在苏州学非遗主题研学”作为纪录电影《我在苏州学非遗》衍生的品牌研学,通过此次首发团不断打磨产品、优化体验,让“到苏州学非遗”列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高中学生国内研学的首选线路之一。同时,出品方还将积极推动海内外的主题研学招募,吸引全世界东方文化爱好者来到苏州体验和学习非遗,六月份将在法国、意大利启动国际冬令营的招募,助推文化出海,扩大苏州非遗声量,创新中国文化的全球化表达。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创建于1917年,前身为师大女附中。学校是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中,中国教育部和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近年来在全国重点大学和国际知名大学的录取率均保持全国领先地位,被业界戏称为“藤校收割机”。从2015年开始,学校就开始从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精选部分项目,通过大型活动、课题研究、社团和专业团队活动、必修课、选修课等多种方式,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的目标。(图文/马瑶 金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