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由中国建筑业协会指导、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主办的2025年浙江建筑业创新发展交流大会在杭州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以“创新驱动 韧性发展”为主题,由开幕式及主旨报告和4个专题会议组成。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吴慧娟,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冯峰、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市场监管处处长叶斌,浙江省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会长朱永斌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大会。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会长陶关锋致欢迎辞,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春雷主持开幕式及主旨报告环节。来自全省的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700余人参加大会。
作为大会协办单位,品茗科技系统分享了数智技术赋能行业发展的创新成果与实践思考。

数智化转型: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
在大会主论坛上,品茗科技董事、副总裁章益明发表《数智技术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他指出,建筑业与科技的融合正经历从信息化、数字化到智能建造的演进过程,AI应用已成为推动智能建造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章益明表示,当前建筑行业与AI的融合创新中,数据是实现突破的关键,但行业数据仍存在诸多技术难点:一方面,数据应用存在碎片化、共享难等问题,“一次数据多次填报”现象普遍。另一方面,行业中存在大量非结构化与半结构化的关键数据,如施工规范中的文本、图表、公式,以及图纸BIM模型中的海量矢量信息等。
“通用大模型虽在推理和通识理解方面能力突出,但在处理行业数据时,仍需更高效的学习与执行方法。”
在产品技术路径上,品茗科技采用“大小模型协同的生成式智能体”架构:通用模型负责规划与决策,垂类小模型专注任务执行。研发重点围绕垂类小模型的训练展开,结合多模态感知与任务闭环机制,构建“数据主权闭环”与“专业能力引擎”相融合的体系。该体系已在方案编审、智能图纸、规范查询等高频率施工场景中实现系统性优化。
章益明在现场重点演示了品茗晓筑中的“方案审核”模块。他表示,在建筑业与AI融合的现阶段,品茗科技坚持“小场景、大价值”的渐进式发展策略,从提升岗位级效率入手,逐步拓展至项目级AI赋能,最终推动企业级数智化集成。
新质生产力,智能建造的实践探索
在专题会议上,品茗科技智慧工地资深解决方案专家金永斌围绕《新质生产力浪潮下:工程建设的“智”造实践》展开分享。他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效率与品质同步提升,而智能建造正是其在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体现。

金永斌认为,传统智慧工地系统主要解决“看得见”的问题,即通过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实现数据采集。然而,真正的智能化在于“看得懂”,即对现场数据的深度理解与智能响应。
他以高处作业监控为例,传统方式仅能记录画面,而品茗科技基于视觉AI技术,可自动识别安全带佩戴、临边防护状态、吊篮违规载人等风险,并实现实时预警。这背后是基于建筑场景专门训练的垂直模型,而非通用算法。
品茗科技通过AI安全监控、人员与机械设备实时调度、环境能耗在线监测等技术,构建“可视、可知、可控”的精细化生产单元,持续推动施工现场的智能化管理。
安全创新:高危场景的智能突破
丰树电子解决方案专家祁岩聚焦起重机械这一高风险作业环节,分享了品茗科技在塔吊、履带吊等设备安全管控方面的技术突破。

他指出,起重机械事故占建筑事故总量的20%以上,尤其在超高层、核电等高危场景中,传统管控方式存在监测被动、人为失误风险高、多设备协同难等挑战。
品茗科技通过高精度北斗定位、激光雷达及自研通信协议,实现塔吊与汽车吊、泵车等流动设备的“群防群控”。系统不仅能提前预判碰撞风险,还支持紧急情况下的自动制动。
目前,品茗科技已将塔机安全技术延伸至远程遥控驾驶领域。通过在地面操作舱集成多路高清视频、360°全景视角及实时传感反馈,司机无需攀爬高空,即可在地面完成精准吊装作业。该技术已在香港、海外等多个项目中成功应用,在改善作业环境的同时,也为未来塔机“无人驾驶”奠定基础。
作为国内数字建造领域的代表企业,品茗科技始终坚持以“技术+场景”双轮驱动,持续深化“AI+建筑”垂直应用。未来,将继续扎根工程一线,以可用、可靠、易用的数智产品,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