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2025 年,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紧扣国家“人工智能+”行动部署,在年度人工智能科普工作体系中推出了 “杭州数字素养提升科普活动”AI专题系列,共计 20 场。该系列活动围绕趋势解读、技能培训与应用体验等形式,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实用、多样的人工智能科普内容,助力市民提升智能技术的认知与应用能力。
以科普为引擎,点亮城市创新图景
2025 年,杭州市科协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科普普及工作,面向不同群体提供多层次、多场景的学习与体验活动。其中,本次推出的“杭州数字素养提升科普活动”AI专题系列,以“技能普及 + 场景体验 + 认知提升”为核心方向,涵盖校园、社区、企事业单位及公共服务空间,为公众了解人工智能提供了更加日常、便捷的途径。
通过系列活动,杭州市科协为广大科技工作者与职工带来了最新的 AI 技术趋势与实践方法,推动人工智能从“工具辅助”迈向“能力重塑”。无论是 AI 赋能 PPT、AI 写作与办公流程优化,还是创业者对 AI 商业新机遇的探索,都为职工数字技能提升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赋能产业链条:推动科技人才与职场技能加速升级
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背景下,杭州市科协不断完善面向科技人才与职工的数字技能培训体系。本次专题系列中的“AI 趋势洞察”“AI 工具实战”“AI 职场创新思维”等课程聚焦实用性强、易上手的应用内容,为职工提供实际工作场景中可直接使用的技能方法。

其中,专家针对生成式 AI 与决策式 AI 的差异、未来技术路线图的判断、行业场景的落地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讲解;职场技能培训则以提示词工程、办公智能化、数据处理等实操为重点,让科技工作者在“会用 AI、用好 AI”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这些活动有效推动了数字化工具在企业研发、管理、运营等环节的普及,为产业链增强韧性、提升效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AI走进基层、服务治理
基层治理是 AI 赋能的重要场景。杭州市科协结合基层治理实际需求,在本次专题系列中设置了多场面向社区工作者和党务干部的培训课程,提供宣传文稿生成、政策解读辅助、群众服务材料优化等 AI 应用示范,通过场景化教学方式,提升基层干部在宣传、政策解读、群众服务和活动组织方面的能力。


AI+党建体验活动让党务工作更加可视化、智能化;AI 市集融合非遗文化和智能交互,使数字化理念进一步进入社区;AI 工具在社区治理中的高频使用,推动基层服务更加精准、高效、智慧化。
专题系列活动通过基层场景的深入拓展,使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有效工具。
激发文化创新活力:AI 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
文化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杭州市科协持续探索“科技 + 文化”的科普融合路径,本次专题系列中也呈现了多项人文与科技结合的内容。

全国首个端侧 AI 科普鱼“鲸灵·杭潮”在杭城发布,为市民带来科技与文化交织的沉浸式体验;AI 赋能端午节、父亲节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数字创作中焕发新生;科技之夜中机器人与机器狗的协同表演,呈现出 AI 与艺术结合的科技魅力。
这些跨界创新不仅扩大了科普的传播边界,也增强了市民的科技文化认同感,让科技知识以更亲近、更有趣的方式融入城市文化生活。
培育未来人才:从兴趣启蒙到创新思维培养
青少年是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学习群体。杭州市科协长期重视面向青少年的科技启蒙工作,本次专题系列中的机器人科普、智能体互动、少儿AI课堂等内容,为青少年提供了入门级、体验式的学习路径。

从认识 AI、理解算法,到操作机器人、体验智能交互,使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 AI 的原理与应用,从兴趣启蒙到基础认知培养,为未来科技人才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创新势能持续释放:20 场专题活动助力杭城科普飞轮加速成形
本次“杭州数字素养提升科普活动”AI专题系列共吸引了超过一万人次参与,作为杭州市科协全年人工智能科普工作体系中的一部分,该系列活动在扩充内容供给、提升体验形式和覆盖多类人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全市人工智能科普生态。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推动杭州产业升级、人才成长、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而杭州市科协通过陆续开展了多类人工智能主题科普活动,使这种推动力不断向公众日常生活、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城市治理深处渗透,形成更具持续性和扩散性的创新势能。
展望未来:科协将继续打造“AI 科普赋能城市创新”的杭州样本
未来,杭州市科协将继续围绕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市民技能需求,完善科普内容体系,拓展体验场景,提升 AI 科普的便利度、参与度与覆盖面,让更多市民以适合自身的方式接触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杭州在智能化时代的发展持续注入科普力量。 (赵星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