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四百年前的县志“开口说话”,会是什么样子?在南山图书馆,AI技术正让《新安县志》中的文字“活”了过来。正值第二十六届深圳读书月活动开展之际,深圳市南山区图书馆的《新安有志》系列视频引发广泛关注。借助AI文生视频技术,将古籍中晦涩的古文记载转化为直观的视觉画面,攻克了“古文难懂、历史难感”的阅读痛点,为大众打开了一扇读懂传统典籍的科技之门,成为读书月期间“AI+阅读”的亮眼实践。
AI技术让《新安县志》“活”起来
让“晦涩文言”变“逼真画面”
《新安县志》是目前文史学界已发现的与深圳、香港有关的最古老的地方志。全文以文言书写,对缺乏古文基础的读者而言难以阅读,对缺少历史、考古等知识储备的人来说,想要脑补《新安县志》里的画面,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南山图书馆不仅针对《新安县志》持续开展深入研究解读,更跳出单一典籍的框架,融入深圳历年考古成果,让文献记载与考古实证碰撞出别样火花,让南山上下六千年的历史场景愈发立体,触手可及。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制作的精准指令,为后续AI视频画面呈现奠定基础。
新安县衙古建筑
AI复刻的新安县衙画面
让“抽象记载”变“丰富感知”
古文常以“简练”为特点,对事物的描述往往点到即止。利用AI技术开展古代场景建模复刻,可将抽象文字转化为可感知的历史场景。例如,AI视频凭借逼真的场景模拟与复刻技术,再现汉武帝下旨在今深圳南头一带设立番禺盐官的历史场景,还原海边盐业生产的真实风貌,让原本需要依托文字想象的过往,转化为看得见、可感知的动态画面,让观众直观触碰深港地区早期行政与经济发展的脉络。
汉武帝设盐官展示
让“简略表述”变“充满趣味”
为让《新安县志》的传播更具趣味性,AI视频特意打造了萌趣吉祥物“小志”——它由《新安县志》化身而来,带着满满的历史智慧;再搭配上充满好奇心的深圳中学生,这对跨时空搭档正式组队出发!视频以“中学生提问、小志解答”的模式,边互动问答边沉浸式游历历史现场,跟着他们亲眼见证历史事件的发生、感受古人的生活场景。原本单向输出的历史讲解,就此变成了好玩又上头的互动探险,既拉满了观众的参与感和趣味感,也让历史知识在轻松氛围中深深扎根心底。
小志和中学生一起亲历汉武帝上朝现场
南山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古文阅读方面,读者较难将晦涩文言词汇,与具体事物、历史场景对应起来。而AI视频通过视觉化呈现,恰好为这道鸿沟搭起了一座直观的“连接桥梁”。深圳读书月期间,不少家长已带着孩子,通过AI视频沉浸式“读”《新安县志》,原本拗口的文字有了生动画面做支撑,阅读门槛大幅降低,孩子也能轻松看懂。未来,图书馆还将持续深入利用AI技术,让《新安县志》等古籍“开口说话、立体绽放”,用科技赋能经典传播,助力深圳读书月“AI时代 爱阅读”的目标真正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