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这份贯穿千年的精神血脉,在新时代正以鲜活的实践薪火相传。

2025年9月5日,北京清华园,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由民盟北京市委会、民盟黑龙江省委会联合举办的民盟“百场爱国主义教育宣讲进校园”活动迎来收官之章。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王光谦亲临现场,为专题报告主讲人颁发荣誉证书。会场上,掌声如潮,久久不息。这一刻,标志着一场历时5个月、行程逾2万公里、覆盖全国9个省(区、市)、走进百余所大中小学、累计受众超10万人次的爱国主义教育壮举圆满完成。活动引发近2亿次网络点击量,指尖的每一次触碰都是一次信念的传递,化作爱国热情的火种,汇聚成照亮时代的最“燃”力量。
一、“英雄讲”燃信仰 “学生谈”续荣光:跨越代际的精神接力
(一)英雄讲:让爱国信仰可触可感。百场宣讲中,老英雄们的身影最为动人。他们年近古稀,5个月辗转多省,有时一天连赶数地、宣讲数场,靠含片支撑沙哑的嗓音,可面对学生亮晶晶的眼睛,便立刻挺直腰板,声音里重新注入力量,仿佛回到了当年坚守的战场。

哈尔滨工程大学首场宣讲中,国际宇航科学院张振军院士以亲身经历细数中国航天自主创新的艰辛,诠释“科技创新是国家硬实力”;在南开大学,胡国桥大校回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猫耳洞岁月,母亲“咱家的家风就是奉献”的家书让全场动容,面对国防生提问,他直言“是对祖国的热爱,是对战友的信任”支撑自己无畏前行;在河北广宗第一中学,一等功臣王自焰重现“导弹啸长空”的壮举;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张茂忠讲述“肠子流出仍死守阵地”的经历,一句“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守住脚下的土地”让全场寂静;失去双腿的一等功臣刘庄则以自身经历告诉学生:“困难就像战场上的敌人,你强它就弱。只要心中有信仰,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二)学生谈:让爱国薪火接续传递。每场宣讲结束后,礼堂里没有一丝散场的迹象。师生们总会簇拥着报告人交流互动、合影签名,孩子们攥着笔记本,像追着光一样围拢在英雄身边,久久不愿离去。有孩子流着泪诉说梦想——将来要考军校,走出大山、报效祖国;有人递上手写卡片:“我以前不懂什么是爱国,现在懂了,那就是有人替我们扛起了山河”;“要像英雄爷爷一样保卫祖国”的稚嫩誓言一遍遍响彻礼堂。
“英雄讲”点燃崇敬,“学生谈”传递薪火。对小学生而言,这是“启蒙的种子”,让他们读懂“国家”的意义;对高中生而言,这是“清醒的标尺”,让他们看清“岁月静好”背后的负重前行;对大学生而言,这是“引路的灯塔”,让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大局。这种双向奔赴,构成了宣讲最温暖的底色——信仰不必宏大,它可以始于一次聆听、一句誓言、一个梦想。
二、“英雄您好”聚力量 “服务大局”显担当:锚定时代的履职实践
活动的起点源于民盟黑龙江省委会对国家重要指示的忠诚回应。2024年,民盟黑龙江省委会社会服务委员会主任贾秀芳带领“英雄,您好!”团队历时数月,跨越20个省(区、市),为3万余名老兵、烈属送去慰问品,投入1400万元,并同步开展英模事迹宣讲,引发广泛社会反响。这份执着,正是源于她对“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重要指示的深切体悟。
在指导支持这项活动中,民盟黑龙江省委会进一步拓展思路:作为统一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让英雄精神不止于感动,更能将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地方发展的实际动能?答案是: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服务大局紧密结合。于是,一场以“英雄”为核心、以“校园”为主阵地、以“青少年”为对象的百场宣讲活动应运而生。

(一)立足嘱托,用情用力。“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民盟黑龙江省委会将活动视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制定“分层推进、分类宣讲、分众施策”的详细方案,从内容策划到组织实施全程对标对表民盟中央要求。活动组织者不断创新形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将宣讲制作成短视频、音频等,持续扩大影响力,得到新华社、人民网等11家主流媒体报道;随着点击量持续攀升,让更多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熏陶,真正实现了“让英雄故事走进校园,让爱国精神浸润心田”。

(二)立足龙江,心系振兴。民盟黑龙江省委会以龙江实施振兴蓝图为契机,怀着以英雄精神赋能东北振兴、激励科技报国的深层考量,将首场宣讲选址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宣讲创新性地采用“英模+专家双轮驱动”模式,巧妙将英模的血性担当与专家的创新报国理念融为一体,精准呼应龙江打造“国之重器”、建设“创新龙江”的战略需求。在民盟中央与中共黑龙江省委统战部的支持下,民盟黑龙江省委会还组织盟内经济、科技专家与英模共同走进校园,将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前沿知识与英雄艰苦奋斗精神相结合,激发青年建设家乡的热情,为东北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三)立足全国,协同共进。活动创新性打破地域界限,在民盟中央和中共黑龙江省委统战部支持指导下,积极与北京、天津、贵州、河北等多地民盟组织沟通协调,汇聚近百个基层团体与英模、专家力量,构建“南北呼应、东西协同”的全国宣讲格局,让英雄精神与区域振兴同频共振。
从铁马冰河的塞上北国到钟灵毓秀的云贵高原,民盟组织携手当地盟员,将宣讲活动与乡村振兴、教育帮扶深度交融。他们带着学习用品与图书走进乡村学校,邀请英模登台讲述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让英雄精神化作联结各族群众的坚实纽带,让精神力量在不同群体中落地生根:自强模范刘树洪“独腿迈步人生路”的事迹,用最朴素的坚韧,点燃了小学生心中“不畏难、敢奋进”的信念之火;中国铁道出版社编剧导演谢丽芳以《从延安文艺中坚定文化自信》为题,将延安鲁艺的烽火历程与文化传承的使命相连,引导少年们读懂“个人成长与文化强国同频”的深意;华罗庚亲属代表江泳的专题报告,回溯民盟先贤为科技、教育事业倾注的心血,其“赤子丹心”的爱国风范,让清华学子从民盟先辈的坚守里汲取以身报国的力量;正如活动组织者所言:“我们不仅要送去温暖,更要种下希望;不仅要致敬过去,更要赋能未来。”

三、“优良传统”作根基 “所需所能”谋发展:薪火相传的民盟答卷
“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始终是民盟的根与魂,爱国主义则是其核心底色。民盟中央丁仲礼主席提出发扬四项优良传统后,民盟黑龙江省委会迅速响应,精准对接“国家所需”与“民盟所能”,让民盟传统在新时代龙江发展的实践中焕发新的光彩。今年,民盟黑龙江省委会紧扣“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让优良传统在爱国实践中落地生根。
(一)以传统立心,夯实爱国根基。民盟黑龙江省委会以传承传统、践行爱国为导向,联合民盟北京市委会及贾秀芳团队策划活动。民盟中央定方向、省委统战部协调资源,共同为平台搭建、宣传推广提供有力支撑。省委会领导及部分同志会同宣讲团队,精益求精打磨内容、辛劳付出,力求将宣讲活动打造成“历史可感、精神可触、教育入心”的精品。参与宣讲活动的领导、盟员均以严实作风践行主题教育要求:轻车简从、严守纪律、真情服务每场宣讲,以实际行动传承民盟优良传统,为活动增添了过硬的作风底色。
(二)以传统赋能,做精爱国教育。民盟黑龙江省委会将活动提升至贯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重要指示的高度,发挥民盟教育领域优势,针对不同学段定制“少年版”“青年版”宣讲内容,运用多媒体史料、情景再现、互动问答等沉浸式手段,将民盟传统与抗战精神、科学家精神深度融合,通过英模、院士的动人事迹让青少年在共情中感悟初心,在体验中坚定信仰。这种“按需定制、精准施教”的思路,既传承了民盟关注民生的传统,又精准对接新时代需求,真正实现了“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三)以传统建功,转化爱国实效。民盟黑龙江省委会以活动为契机,将爱国主义教育延伸至履职一线:联合多地盟组织共享宣讲资源,把英模故事转化为基层治理、社会服务的动力;组织盟员深耕科技创新、民生保障领域建言献策,形成多份高质量提案获领导签批和相关部门采纳;成立龙江民盟宣讲团,实现宣讲成果常态化、长效化转化。让爱国情怀从宣讲台延伸到发展主战场,实现“以精神铸魂、以行动建功”。

从春播火种到秋获薪传,从松花江畔的擘画到清华园内的华章,百场宣讲如一条精神长河,流淌过山川湖海,浸润了万千心灵。面向未来,民盟黑龙江省委会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持续打造“永不落幕的英雄课堂”,把英雄精神深度融入科技创新、科教兴国战略实践。以“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使命担当,团结广大盟员,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中,始终对中国共产党紧密追随、坚决拥护,让多党合作初心在奋进征程中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