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所学校的建筑是“形”,那么教师队伍就是“魂”。
在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职业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播种者。
正是这支兼具专业水准与教育温度的教师团队,撑起了华商理工三十年品牌的根基。
一、双师并举:专业与教育的完美结合
在职业教育领域,有一个关键词被频繁提及——双师型教师。
在华商理工,这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标准。学校教师队伍中,既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也有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能手,他们懂理论、精技能、接地气。
无论是轨道交通的运行调度、电商运营的数据分析,还是新能源汽车的故障诊断,老师们都能将“书本知识”与“岗位技能”精准结合。他们不仅教“怎么做”,更教“为什么做”。
一堂实训课,常常同时是一次行业分享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触摸到真实的职业世界。
二、匠心育人:用热爱点燃学生的未来
在华商理工,老师的课堂从来不单调。
有人用生动的案例讲解汽车结构;
有人带领学生走进企业现场,用真实场景教学;
也有人在课堂之外,倾听学生的困惑,帮他们重拾信心与方向。一位电商专业的学生曾说过:“老师教的不仅是运营技巧,更教我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坚持。”
这种“匠心育人”的精神,正是华商理工教师的群体写照——他们把教育当作一场温柔而坚定的接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奋斗中找到自我价值。
三、实践教学:让课堂更“鲜活”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实践。
华商理工推行“理论+实操+项目”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在课堂讲授知识,还会带领学生走进实训室、企业车间、校外实践基地。例如:
轨道交通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在“地铁运营模拟舱”中完成操作演练;
汽修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亲手拆装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
电商专业教师在直播中心现场教学,指导学生策划与推流。
这些真实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岗位经验”,实现从“课堂学习者”到“职业实践者”的转换。
四、师德传承:以榜样力量塑造校园气质
华商理工始终将“师德建设”作为教师成长的首要标准。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开展“师德标兵”“优秀导师”评选活动,让“立德树人”成为教师的共识。在这里,教师不仅追求教学成果,更注重人格引导;
他们用行动告诉学生:技能可以成就事业,而品德才能托起人生。这也是华商理工最珍贵的教育力量——一群有责任、有情怀、有温度的教师,用平凡的坚持书写教育的伟大。
五、教研创新:让课堂紧跟时代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华商理工建立了教师研修制度和校企联合教研平台,鼓励教师将行业最新技术成果融入课程体系。例如,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项目研发,实时更新教学内容;
电商专业教师与京东、抖音等企业合作,引入实战案例教学。这种“教研+产业”的融合,让华商理工的教学始终与社会发展同步,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
六、教育温度:让学生在信任中成长
华商理工的老师不仅是讲授者,更是陪伴者。
无论是清晨的晨读,还是晚自习后的答疑,他们总是出现在学生最需要的地方。
在他们眼里,教育不仅是职业,更是一种深深的责任。他们相信——一颗被点亮的心,比一门被掌握的技能更有力量。
三十年的华商理工,正因为有这样一支“强师队伍”,才有今日的教育口碑与社会影响力。
他们用专业塑造学生的技能,用真心温暖学生的成长,用匠心成就学生的未来。在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每一位老师都是学生心中那盏不灭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也照亮职业教育的未来。
强师筑梦,匠心育人——这是华商理工教师的信念,更是学校教育精神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