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以“深化产教融合,共育数智人才”为主题的2025华为云产教融合圆桌论坛在西安圆满落幕。本次论坛由华为云携手软通教育联合举办,汇聚了陕西省内多所高校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教育界同仁,旨在探索数智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论坛上,华为云陕西生态总监张魁在致辞中强调了“技术赋能教育、生态链接产业”的重要性,并表示华为云将持续以全栈技术能力为基石,搭建校企协同的“数字桥梁”,让人才培育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软通教育首席运营官谭帅则分享了软通教育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实践经验,并表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用、好用、耐用”的数智人才。华为云云商店人才培养运营总监赵佳睿详细解读了华为全栈开放能力如何赋能创新实践人才培养。软通教育西北区域总经理郝少杰分享了软通动力产教融合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

本次论坛的焦点,在于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圆桌讨论环节。该环节由华为云云商店人才培养运营总监赵佳睿与软通教育西北区域总经理郝少杰共同主持,西安汽车职业大学、西安工商学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等高校负责人作为嘉宾,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坦诚的交流,将一场“头脑风暴”升华为一份产教协同的“行动共识”。
共识一:合作方向从“单点突破”迈向“战略协同”。
与会者认为,产教融合已进入深水区,零散、偶发式的合作难以满足系统性人才培养的需求。未来的校企合作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从专业共建、课程体系开发到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进行全链条的战略协同。这种战略协同旨在形成长期、稳定、互利的伙伴关系,共同提升专业影响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确保毕业生能力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而非停留在单次讲座或短期项目层面。
共识二:支持需求从“要什么”深化到“怎么用”。
讨论指出,高校对企业的支持需求正从传统的硬件设备和资金赞助等“硬支持”,转向对课程体系、教学案例、线上实践平台和行业认证标准等“软实力”的渴求。如何高效将企业的资源、平台和工具融入日常教学,是当前合作的关键。与会者期待企业提供标准化的“开箱即用”教学资源包和灵活的云沙箱环境,以降低教师的使用门槛,让学生便捷接触产业级工具,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实现资源效能最大化。
共识三:合作模式从“传统基地”升级为“共生组织”。
嘉宾认为,“挂牌式”实习基地难满足深度融合,共建、共管、共享的“产业学院”成趋势。关键在于建立权责明晰的校企联合管理委员会,创新多元资金投入机制,构建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常态互动的“双师”教学团队。此共生体不仅培养人才,更能共同承接技术服务项目,实现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良性循环。
共识四:赋能教师与攻关“真问题”成为合作新抓手。
与会者一致认为,产业实践能力和真实项目经验是产教融合的核心。企业应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实践和竞赛指导,帮助教师紧跟技术前沿。同时,企业提供产业一线“真问题”作为科研课题或毕设项目,既锻炼学生实战能力,也激发科研创新,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带来良性循环。
本次圆桌论坛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行动的对焦。从战略方向到支持清单,从模式创新到师资赋能,华为云与陕西高校共同描绘了一幅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产教融合新蓝图。未来,华为云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携手教育界同仁,以数智技术赋能教育创新,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共同书写产教融合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