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山下誓约长,浣纱江畔影成双。”在诸暨西施故里风景区,一座以国家5A级标准打造的婚姻登记服务综合体于2024年5月20日正式启用。诸暨以西施故里为基底打造的婚姻登记服务综合体,不仅是新人领证的幸福地标,更是组织力量赋能婚俗改革的生动实践。这场以“爱”为名的变革中,组工干部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将本土文化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涵养文明新风、夯实家庭根基注入了强劲动能。
组织引领是婚俗改革的“定盘星”,唯有凝聚合力才能破解难题。诸暨的实践印证了“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的治理效能,这背后离不开组织部门的统筹协调。借鉴多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诸暨将婚俗改革纳入基层治理重点任务,推动民政、宣传、文旅等部门形成工作合力。通过挖掘西施文化、家风家训等本土资源,打造婚俗文化馆、家风教育基地等特色阵地,组织力量让婚俗改革从“单兵突进”变为“全员参战”,构建起“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的工作格局,为改革落地提供了坚实组织保障。
干部带头是婚俗革新的“风向标”,唯有示范引领才能凝聚共识。移风易俗既要靠制度约束,更要靠干部率先垂范。诸暨婚姻登记服务综合体的打造过程中,组工干部主动靠前,推动党员干部在婚俗改革中当先锋、作表率。从参与集体婚礼策划到担任颁证嘉宾,从进村入户宣传简约婚俗到牵头制定村规民约,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喜事新办、婚事简办”理念。这种示范效应如同“蒲公英的种子”,带动群众主动摒弃大操大办、攀比跟风等陋习,让“以珍珠为盟、同山烧为誓”的文明仪式替代了铺张浪费的旧俗,使简约隆重的办婚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干部带群众、群众学干部”的良性循环。
文化赋能是婚俗传承的“活水源”,唯有守正创新才能行稳致远。婚俗改革不是否定传统,而是以文化浸润实现“古为今用”。组工干部精准把握“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密码,推动诸暨婚俗改革既有文化底蕴又具时代气息。五大展厅串联起婚俗变迁的历史脉络,集体婚礼融合了珍珠盟约、木戒交换等特色元素,这种“文化+服务”的创新模式,让婚姻登记从单纯的行政流程升华为精神洗礼。正如新人们所言,这样的活动“既有文化底蕴,又充满时代气息”,组织力量让传统文化在婚俗改革中焕发新生,也让婚姻的神圣感、责任感深深植根于新人心中。
基层治理是婚俗落地的“主战场”,唯有精准服务才能赢得民心。婚俗改革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群众的获得感上。诸暨组工干部聚焦群众需求,推动婚俗改革与基层服务深度融合。通过开展“婚俗有礼”“婚姻相处之道”等社区宣讲,组建志愿服务队提供婚前辅导,让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借助“5·20”“七夕”等节点举办特色活动,让新人在仪式感中感悟婚姻真谛。这种“需求导向”的服务模式,既解决了群众对“幸福体验”的期盼,又传递了健康的婚恋观,实现了“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的双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