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燕京理工学院“智汇星芒”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满怀热忱地奔赴河北省三河市蒋福山浩然文化村。此次实践以“挖掘文化根脉・创意赋能乡村”为主题,通过沉浸式调研、惠民服务与文创设计紧密结合的创新模式,为当地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贡献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沉浸式调研:探寻乡土文化的温度
实践团队首站深入浩然文化村核心区域,开展沉浸式文化调研与惠民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在浩然先生故居,队员们仔细研读其《苍生》创作笔记,深切感受其“扎根泥土写苍生”的创作理念与对土地的深厚情感。随后,团队沿着剧中“苍生”原型山路实地踏访,细致观察并记录村口老槐树、村民手作器物纹路等承载着历史与生活的自然与人文印记。
深度解码:溯源浩然文化的精神力量
为了精准把握浩然文化的精神实质,团队返回后迅速组织了《苍生》剧集专题研讨会。研讨会上,队员们全神贯注地逐帧分析剧情,深入探讨剧中人物“守山护田”时展现出的执着精神,以及那些富含哲理的台词。大家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
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深入的思考,团队成功提炼出《苍生》蕴含的“乡土情怀”“坚守精神”与“人文温度”三大核心文化内涵。这些内涵,不仅是作品的灵魂所在,更为后续的文创设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让队员们在设计时有了明确的方向和丰富的灵感源泉。
创意落地:让文化符号融入现代生活
基于前期扎实的调研和对《苍生》精神内核的深度研讨,智汇星芒实践团队召开了专题文创产品设计研讨会。会上,大家围绕“如何让《苍生》精神可携带、可感知”展开了热烈的头脑风暴,各种新奇的创意如泉涌般不断涌现。
一番精心打磨后,一系列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初步成型。以浩然手稿真迹为底本制作的磁贴套装,将“写尽苍生事”等经典金句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字艺术。当人们把这些磁贴贴在冰箱、书桌等地方时,便能随时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浩然先生的创作精神。印着蒋福山等高线轮廓的帆布包,配上“将福山打包带走”“福山给你的大大福报”等充满青春活力和趣味的标语,让地域标识摇身一变成为时尚的文化符号,既实用又富有纪念意义。还有融合剧中农具元素的书签套装,将犁铧、镰刀等造型与《苍生》经典台词巧妙结合,为阅读增添了一份独特的乡土韵味,让读者在翻阅书籍的同时,也能想起浩然文化村的故事。
此次燕京理工学院“智汇星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非凡。它不仅让学生们对“文化传承”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还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运用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能力。接下来,智汇星芒实践团将持续跟进文创产品的落地进程,从设计优化到生产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有温度、有创意的文创产品,将《苍生》的故事传递给更多人,让浩然文化走出蒋福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为蒋福山的乡村振兴发展持续助力。
来源|燕京理工学院“智汇星芒”暑期社会实践团
白亚楠
指导老师|杨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