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2025年全区职业教育工作大会在广西贵港市召开,我校代表广西中职学校作育人典型成效经验分享,具体如下:
一、构建“六个健康”,文化滋养铸就全面发展
(一)思想健康。(意识形态,时事政治,思政课,系列培根铸魂专题教育:如爱国主义、厚德教育、感恩教育、文明教育、敬人教育、挫折教育等)
(二)生活健康。(安全及法制教育,食品卫生,生活作息,疫情防控)
(三)身心健康。(身体健康,体育课与体育达标,文体活动及比赛,相关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排查及评价,心理疏导于干预)
(四)学习健康。(学科课程学习,技能比赛,1+X考证,三好优干等奖学金学风教育,升学教育)
(五)劳动健康。(劳动课,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劳动实践活动,志愿者,岗位实习、劳动评价)
(六)审美健康。(艺术课,人文素质,文明礼仪、相关社团活动表演比赛、科技文化艺术节)
二、主要做法经验分享
(一)课程体系与文化育人深度融合
1. 特色课程开发:开设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红色文化等专题课程,构建系统化文化育人课程群。
2. 跨学科融合:将文化元素融入思政、历史、艺术等学科,形成“文化+专业”教学模式。
突出文化育人的功能,全面开展专业文化、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融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技能人才。
3. 教学成果展示:校本教材出版、优秀课例获奖情况等。
开发使用学校校本教材《中职生劳动教育教材》,学校校本教材《安全教育》入选广西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二)校园环境与文化育人生态构建
1. 文化设施建设:茶文化特色体验馆、党史教育主题园、民族文化长廊等硬件资源,形成“处处是课堂”的育人生态。
茶文化特色体验馆(如图)
民族文化长廊(如图)
2. 文化氛围营造:通过校训、校园标语、名师讲座、校友文化分享等软环境建设成效。
在教学楼各楼层创设主题鲜明的文化墙,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价值观、廉洁从教等内容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学生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实践活动与文化育人实效拓展
1. 品牌文化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非遗技艺体验周、文化创意大赛等品牌活动影响力。
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深化红色文化教育,把红色基因、红色文化融入阵地、课程、校园文化及实践中。每年利用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祭扫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激发学生对先烈的敬仰之情,敢于担当;开展“五四”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励和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大力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精神,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
新时代好青年。
“清明祭英烈”活动
“五四”系列活动
壮族文化培养学生自信自强。举办民族运动会、民族文化美食节、壮族天琴进校园活动,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传承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紧密结合,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运动会及民族文化美食节
壮族天琴进校园
“非遗文化进校园” 激发更多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学习非遗技艺的热情,也让校园生活充满了浓厚的非遗意蕴和文艺气息,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木偶剧
川剧变脸
传统武术
工匠文化绘就出彩人生。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专业技能比赛,比赛涉及多个专业,学生在比赛中,将所学尽数运用到实际运用中,展示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采和职业技能水平,通过比赛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工匠文化,传承工匠精神,争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激发学生担当奋斗之志。
科技文化艺术节比赛
2. 社团与志愿服务:学生主导的文化社团(如汉服社、书法社)及文化下乡、社区宣讲等实践成效。
重视志愿服务活动的德育作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新生接待志愿服务活动,在学校各项重大活动中,均出现学生志愿者的身影;每年多次组织学生赴贺州市钟山县开展家电义务维修,引导学生将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融入社会、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三、成果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近几年,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7万余人。学生升学率81.2%,家长满意度93%,实习稳定率95%,企业满意度98%,就业率及用人满意度提升10%。综合素养类竞赛获国家/省级奖17项,韦凯文等19人获国家奖学金,何嘉敏等参加技能大赛获国家/省级奖155项,2025年入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4项。毕业生叶升因国际合作与和平事业贡献获"联合国和平勋章",3名毕业生申请专利10项。50余名毕业生成功创业,创造社会经济效益约3.7亿元,带动千人就业,毕业生王生智的辉明科技有限公司反哺母校,慷慨资助贫困学子80人。
(二)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增强
近五年学校获第三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广西“三全育人典型学校”“绿色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双优校”建设单位等荣誉,通过内诊复核及办学条件达标Ⅱ级标准项目验收,三星级升四星级中职学校。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近五年获12个1+X证书试点,4个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2个自治区优质专业建设;生均设备值远超办学条件达标Ⅲ级(卓越)标准,校内有7个实训基地、60个实验实训室;1项精品课程和教学资源库获自治区立项。
(三)民族文化传承与推广成效显著
自2019年南宁市体育局在学校挂牌成立“龙狮训练基地”,并在重要活动中进行表演,记录片《龙狮传承》在广西电视台和央视网播放,获得全国优秀作品称号。学校承办了全国巡回“太极拳师资”培训班,广西100名教师参与,推动了民族文化的推广与交流。
全区职业院校主题教育活动中,包括爱国精神、工匠精神、舞狮文化等方面7个作品。学生作品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
(四)社会肯定与媒体广泛宣传
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赢得了社区居民和合作单位的高度赞誉,提升了学校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贺州市钟山县政府融媒体中心也多次对学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报道,群众肯定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
今日头条、人民网、广西电视台多次报道学校活动情况,线上媒体年曝光最高超230万次,学校连续三年荣获广西八桂职教网2024年度“新闻宣传优秀组织奖”,新闻稿获年度“好新闻”;2024年一个视频年度“好视频”,这些荣誉侧面反映了外界对我校育人成果的肯定。
(广西第一工业学校 陆小琼 黄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