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空经济正迎来爆发式增长,而人才短缺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这场关乎未来交通方式变革的竞赛中,大型无人机操控员的培养成为关键一环。
“大型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与中型无人机存在根本性差异,这对操控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州黄埔飞校副总经理夏怡近日表示。
2024年5月,民航局飞标司下发《关于开展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型无人机操控员执照管理试点工作。
这一政策标志着中国无人机监管体系正从注重航空器本身的管理,向“人-机-运行”全链条管理转变。
黄埔飞校副总经理 夏怡
01 政策破冰
民航局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大型无人机操控员执照管理试点工作。这一试点的最突破性创新在于采用“政-企-校”协同模式。
由地区管理局、训练机构和科研院所共同组成的试点工作组,正在对航天时代飞鹏、亿航智能、峰飞科技等企业的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进行评审。
这种三方协作的机制既保证了标准的权威性,又确保了培训内容与实际应用场景的紧密结合。
02 应用场景的根本差异
中型无人机主要应用于航拍测绘、农业植保等领域,而大型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则更为复杂和专业化。
大型无人机在物流配送领域表现出色:在重庆南川区,通过优化航线与集群协同,仅用7分钟即完成传统山路运输需4小时的物资投送。
在应急救援场景中:消防救援无人机操控员操控无人机替代人力抵近火源,实施精准喷洒灭火剂或投送救援设备,极大降低了消防员直面高温、爆燃和坍塌的风险。
电力巡检和重型设备吊装也是大型无人机的重要应用场景:无人机吊装500斤电网设备,省去修路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03 培训体系的差异化需求
黄埔飞校副总经理夏怡透露,黄埔飞校正在积极拓展大型无人机培训资质,计划于2026年建成覆盖轻、中、大型无人机的全机型教学体系。
这意味着民用大型无人机操控员的培训,将不仅依赖于制造企业本身,更可通过专业航校实现批量化、标准化培养。
大型无人机培训不仅注重飞行技能,更强调“无人机+”的复合能力培养。未来的大型无人机操控员不仅要会操纵飞机,还要懂行业应用。
04 人才需求与就业前景
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预测,低空经济领域尤其是无人机行业,预计将产生超过100万专业人才缺口。
其中操控员、运维师、调度管理等都是关键岗位。两类新职业——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与消防救援无人机操控员,均需持中国民航局CAAC执照上岗。
一线城市资深人才年薪超25万元。企业正以“高溢价”薪资和多元场景全力抢滩:资深无人机群规划员月薪达3-5万元,显著超越传统航空业30%以上。
05 黄埔飞校的创新与实践
面对大型无人机培训的独特需求,黄埔飞校推出了多项创新措施。针对行业预付学费风险,广州黄埔飞校首创分三阶段收费模式。
学员按理论考试、实践考试节点支付费用,降低资金风险。这种创新模式也为未来大型无人机培训提供了参考。
大型无人机操控员执照考证培训的学费可能会在8-10万之间,预计最快在2026年可以开展培训。
黄埔飞校计划在2025年扩招教员团队10倍,年培训量突破2000人,并争取大型无人机培训资质,打造覆盖轻、中、大型无人机的全链条培养体系。
06 协同发展的行业生态
作为全球首个获得载人级eVTOL全合规认证的企业,亿航智能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培训策略。
该公司明确表示,其大型无人机操控员培训“只对购买飞机的客户开放”。这种看似保守的策略,实则反映了行业头部企业对安全性的极致追求。
与传统航空培训院校正在积极布局规模化培养形成对比。这两种看似相左的发展路径,实际上构成了行业人才培养的“双轨制”。
制造企业聚焦高端化、定制化培训,确保运营安全;培训机构侧重规模化、标准化培养,满足大众市场需求。
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个涵盖制造企业、培训机构、应用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协同生态正在形成。
这种多层次、细分化的培训生态,正好对应了低空经济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从农业植保到物流配送,从城市管理到应急救援,不同应用领域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各不相同,需要定制化的培训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