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韵青农、情洒新疆”赴喀什英吉沙县支教服务团积极响应号召,跨越数千公里,历时半个月,扎实开展支教服务工作。团队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学院特色学科知识融入日常教学,在着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同时,深入浅出地传播中华优秀茶文化,介绍各类青岛农业大学茶学的优良品种,切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此次活动充分发挥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也充分宣传了青岛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的特色优势。
7月24日,服务团赴英吉沙县第五小学以及土陶村、色力提乡调研当地饮茶习俗,在与当地教师交流后优化课程内容,为试讲做准备。随后组织模拟授课,由茶叶文化老师进行试讲,其余人员模拟学生互动,并于试讲后集体评议教学方案,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凝聚团队合力,力争最优课堂效果。
图为服务团进行茶文化课试讲 徐志鸿 供图
茶香浸润校园,文脉薪火相传
在茶文化课堂上,老师系统讲解茶树特征、茶的故事及泡茶器具等茶叶文化模块,并展示园艺学院师生亲手培育、采摘、炒制的茶叶成品。在观察、触摸与品鉴过程中,小朋友们直观地感受茶叶从枝头到杯中的蜕变。随后,老师生动讲述《神农与茶》《茶圣陆羽》等经典茶叶相关小故事,引领学生在跌宕情节中体悟茶叶文化的厚重历史与人文精神。此次授课不仅普及了茶叶文化知识,更在童心中播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图为学生品鉴特色茶场景 孙余纳 供图
泡茶技艺精研,匠心独运其中
“茶碗很烫手,动作很难记,但特别优美,像真正的公主”维吾尔族小姑娘阿伊谢在体验课程中说。茶韵课堂上,师生们聚焦“如何泡好一壶茶”的实践主题开展教学活动。袁老师细致讲解茶具特征、使用规范及茶叶冲泡的注意事项。学生凝神观摩示范后认真记忆,逐步深化对泡茶器具的认知。教学中特别强调茶道礼仪与修身养性之道,引导学生在提壶注水间,领悟“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的茶道境界。此课程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涵育了耐心与专注力,让学生于方寸茶席中感悟生活雅趣。“我以前喝过的茶汤颜色是暗的,老师们从青农带来的茶叶,汤色是清亮的绿,味道是香香的茉莉花,就像甜甜的香水!我以后也要去青岛农业大学学茶。”小朋友穆斯丽麦兴奋的向支教老师感慨。
图为支教老师讲授茶叶文化课程 毛安琪 供图
图为小学生们在课间主动冲茶喝 张钰扬 供图
一壶清茗聚知音,万缕情谊暖心田
支教期间,团队于驻地实验中学举办“一壶清茗,万缕情谊”盛夏消暑茶赠饮活动,邀各支教高校师生共赴茶约,品尝来自青岛农业大学的茶叶。服务团首先推介园艺学院研制的特色茶品,并在现场讲解泡茶注意事项。宾主围坐品茗,于茶烟氤氲、香气萦绕间畅谈茶文化见解,分享品茗心得。醇厚茶汤化作情谊纽带,悄然拉近彼此距离,校际师生情谊在融洽氛围中深化。
此次系列茶文化授课与“一壶清茗,万缕情谊”交流活动,成功让英吉沙县第五小学的孩子们以及参与的高校师生沉浸式体验到中华茶文化的迷人风采,同时有力促进了跨校际的沟通协作。展望未来征程,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将矢志不渝,持续策划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项目,为弘扬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深化区域间的情谊联结与合作共赢倾注心力。团队将以此次成果为崭新起点,继续砥砺前行,为新疆的孩子们和高校师生们输送更多知识的养分与心灵的温暖,为实现文化的有序传承与社会的和谐进步贡献澎湃的青春力量。(作者:张钰扬 袁德旺 孙余纳)
图为支教团队与各高校师生共品香茗 张钰扬、乔文旭 供图
图为支教团队与各高校师生举茶合影 徐志鸿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