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不是书斋里的教条,而是破解现实难题的 “密钥”。青年干部的理论学习,当如蝶蛹破茧 —— 既需沉下心啃透 “老祖宗” 的经典,更要睁开眼读懂 “新时代” 的考题,在 “学” 与 “思” 的往复中实现思想的迭代升级。
深学经典方能筑牢根基。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图书馆钻研 20 余年,写下《资本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青年干部学理论,不能满足于 “碎片化阅读”,要像考古学家拼接文物般,把《共产党宣言》的真理力量的实践智慧串联起来,在 “原原本本学” 中理解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的深层逻辑。比如学 “人民至上”,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 从井冈山 “打土豪分田地” 到脱贫攻坚 “一个都不能少”,理论的生命力正在于始终与人民同呼吸。
善思新题才能跟上时代。时代考卷常出常新,理论学习不能刻舟求剑。面对 “数字经济”“共同富裕” 等新课题,有的干部仍在用 “老眼光” 看问题,难免陷入 “本领恐慌”。航天团队为何能让 “天问” 探火、“羲和” 逐日?正因他们始终以最新航天理论破解技术难题。青年干部要带着问题学,比如在乡村振兴中思考 “如何用新发展理念激活乡土资源”,在基层治理中琢磨 “怎样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让理论学习成为解锁新局的 “万能钥匙”,而非束之高阁的 “摆设”。
学用相长方见真章。理论的价值,终究要靠实践检验。焦裕禄在兰考治理 “三害”,不是照搬书本,而是把 “实事求是” 的理论转化为 “贴膏药扎针” 的土办法;年轻的扶贫干部在云南独龙江,将 “精准扶贫” 理论细化为 “一户一策” 的帮扶清单,让 “直过民族” 一步跨千年。青年干部要走出 “会议室”,把学到的理论带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在解决 “急难愁盼” 中验证思想的力量,让理论真正成为 “观察问题的望远镜、解决问题的显微镜”。
理论学习的真谛,不在于记住多少条文,而在于让思想不断 “破茧”—— 从懵懂到清醒,从片面到系统,最终在实践中长成参天大树。青年干部当以 “韦编三绝” 的韧劲学理论,以 “知行合一” 的自觉用理论,让思想之光始终照亮前行之路。
(李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