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手术在近年来越来越普及,不少人通过手术摆脱了眼镜的束缚,但细心的人会发现,身边有些医生自己还戴着眼镜。这让很多人疑惑:连医生都不做的手术,是不是不靠谱?其实,医生是否选择近视手术,背后有多重原因,并非手术本身有问题。
一、近视手术有严格的适应人群,不是人人都能做 !
近视手术(如激光手术、ICL晶体植入术等)有明确的禁忌症和适应症,医生也可能因为自身条件不符合而无法手术。
比如:度数不稳定:如果近两年近视度数每年增长超过50度,手术效果可能不理想,医生会谨慎选择;
角膜条件不达标:激光手术需要切削部分角膜,若角膜过薄、形态异常(如圆锥角膜倾向),这些都不能进行手术;
存在眼部疾病:如严重的干眼症、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可能影响手术安全或恢复; 年龄不符合:一般建议18-50岁之间手术,年龄太小或过大的医生可能不在此范围内。 医生作为专业人士,更清楚自己的眼部条件是否适合手术,不会为了摘镜而勉强。
二、职业需求不同,对“摘镜”的迫切性有差异
对很多人来说,摘镜是为了方便生活(如运动、化妆、戴口罩不雾镜等),但医生的工作场景对“是否戴眼镜”的需求不同:
部分医生的工作不排斥眼镜:比如内科医生、检验科医生等,戴眼镜不影响日常诊疗操作,摘镜的迫切性较低;
戴眼镜反而更“方便”:有些医生习惯了通过眼镜辅助精细操作(如显微镜下手术时,眼镜可配合目镜调节),摘镜后可能需要重新适应;
职业风险考量:少数医生担心术后恢复期(如1-3个月内避免揉眼、游泳等)影响工作,尤其是急诊科、外科等高强度岗位,会暂时搁置手术计划。
三、医生也在做近视手术,只是你没注意到
事实上,很多医生、护士、眼科从业者都做过近视手术,尤其是需要频繁进行精细操作的科室(如眼科医生、外科医生、麻醉师等)。比如眼科医生每天操作显微镜,戴眼镜可能影响视野,不少人会主动选择手术;急诊科医生经常需要快速穿戴防护装备,摘镜后更方便。
只是“戴眼镜的医生”更容易被注意到,才造成了“医生都不做近视手术”的错觉。
总结:医生是否做近视手术和手术好坏无关
近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大量临床数据证实,是否选择手术,本质是个人需求、眼部条件、风险权衡后的选择。医生不做,可能是因为自身条件不符、需求不迫切,或更倾向于保守方案,并非手术不可靠。
如果想做近视手术,不必因“医生戴眼镜”而犹豫,关键是先到正规医院做全面检查,让专业医生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杨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