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一所名为 “北京大兴精华学校” 的民办中学正引发关注。作为仅创办四年、今年是第二届培养高考生的新校,该校不仅有学生考出 685 分的高分,冲击清北,更有3名学生考入大兴区前10位。大量 “普娃” 通过三年个性化培养实现高考逆袭,因此大兴精华学校被冠以 “高考‘新军’” 的称号。
一、教育均衡打破资源壁垒
今年高考中,被称为 “新军” 的学校并非个例,北京二中朝阳学校、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顺义学校、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等均表现亮眼。这些学校的崛起,是教育均衡化推进、高考改革深化、生源质量优化与自身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且这一现象或将成为常态。
长期以来,北京教育资源多集中于中心城区,非中心区及郊区学校与中心区差距明显。近年来,通过 “名校办分校”“师资流动” 等政策推动,“边远”学校迎来跨越式发展机遇。
除了本文开头提到的北京大兴精华学校,依托精华学校总校的资源,迅速崛起,表现亮眼。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顺义学校据传2025年也可能有裸分清北的学生!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被赞为优质教育孵化器,已经帮助多所学校成为“尖子生摇篮”。
北京二中朝阳学校今年第二年高考也丝毫不逊色,660分以上有2人,最高分666分,全员过本科线,一本率85%,600分以上35人,实力超群。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首次有高三毕业生,网传全体毕业生平均分610多分。人航近年进入奥赛这个高难度的赛道,近年屡有获奖。
二、高考改革催生教学创新
北京高考改革的持续深化与多元录取渠道的完善,正倒逼学校转向个性化教学,而大兴精华学校的崛起颇具代表性。
作为 2021 年创办的新校,大兴精华依托母体 40 余年的高考教育积淀,构建起“精准提分”体系。该校不仅有 9 位特级教师组成专家委员会把控教学方向,更有 20 余位特级及正高级教师直接授课。
其核心竞争力在于 “数据驱动教学”: 精华学校自主研发的成绩分析系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分析每次考试情况,科学定位学生知识漏洞,为每个学生生成专属的成绩报告,方便老师们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在教学上,学校实行6+1导师制,就是每次大考之后,6个学科老师+1个班主任,共同研究每个孩子的情况,最终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形成一个解决方案,与家长和学生沟通之后,共同努力去解决问题。这就让每个学生阶段性的问题都能被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此外,学校还为学生配备《错题本》背单词APP等学习工具:《错题本》设置 “错误原因分类”等栏目,让整理过程从单纯 “抄写””转变为深度“思维复盘”,助力高效学习。背单词和古诗文,学校给学生发放专用的ipad,ipad里有学校自主开发的背诵小程序,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背诵任务。
三、“新军”频出将成常态
专家分析认为,未来新兴优质校持续培养高水平考生将成为常态,这一趋势源于多重因素的叠加:
首先,教育改革的正确导向为其奠定基础。以高位优质均衡为目标的教改举措,正推动新兴优质校如 “繁星” 般涌现;其次,城市人口流动带来生源优化,回龙观、亦庄、大兴城区等区域聚集的大量高知人才,其子女为当地学校注入了优质生源。
这些因素的联合发力,正推动北京教育从“名校资源垄断”迈向“多元优质”发展,逐步实现让更多学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改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