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深厚滋养与坚实根基。本文深刻把握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辩证统一关系,从中华文明智慧出发,深入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资源和价值转化资源,以此塑造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一)溯源和合思想,汲取和平发展的文明智慧
在中华文明中,“和平是中华文明价值规范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处理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的最高准则。”孟子认为“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春秋左传·隐公六年》中有言:“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历朝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都意识到了战争的危害,提倡“慎战止战”的和平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始终秉持和平发展的外交原则,从和平外交五项原则的提出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再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已经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可或缺、值得信赖的重要力量。
(二)解码天下理念,照亮公平正义的价值征途
“义利之辨”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与向往。孔子认为“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墨子进一步指出“义者,正也”。在道家思想体系里,“道”作为宇宙本体和宇宙法则,公平与正义是其根本价值属性。由此可见,公平与正义早已成为世人心中共同追求的善与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民众对公平与正义的精神需求更加强烈,因此,党不断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始终坚持在文明互鉴中传播公平与正义的价值理念。
(三)厚植民本根系,培育民主自由的生长土壤
“民本思想”广泛出现历代的有关稳固政权与国家发展的讨论中。《尚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明朝朱元璋提出“养民”口号,开始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等。传统民本思想与民生福祉的建设息息相关。古往今来,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和人格尊重,人民才有更多的底气去追寻自由人格的发展。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内在的赋予了我们追逐民主与自由的精神力量,这既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遵循,也是中华文明基因的时代延续。
从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到数字时代的全球治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过程,既是文明基因的现代激活,也是人类价值的多元重构。当"和而不同"为文明冲突提供解决方案,"天下为公" 为全球治理注入道义力量,"民惟邦本" 为民主发展开辟新的路径,中华文明正以其特有的包容性,推动着人类价值共识的形成。
毛萍萍:一作(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蒋级富:二作(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