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暨2025年学术年会”在长沙顺利举行。本次会议汇聚湖南省内的知名专家,通过学术对话、络病理论转换成果分享及精准病例精讲,为慢病防治注入中西医结合新动能。
会议现场
会议在各位领导的致辞中拉开序幕,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新任主任委员龙云教授发言时强调,络病理论在中医防治重大疾病中具有独特价值,呼吁以学术交流推动理论创新与临床转化。未来将带领专委会聚焦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等疾病防治,推动络病理论与现代医学的深度融合。
换届选举会上,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龙云教授当选第四届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大咖论道:多学科视角解构络病理论前沿
(一)络病理论体系构建与临床转化突破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肖长江教授以《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成果应用转化》为题首先作学术汇报,系统阐释了络病理论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络病理论创新推动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突破,为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等疾病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肖长江教授
(二)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更新与中西医结合实践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杨天伦教授解读《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5)更新要点(药物治疗)》时强调,新指南关注冠脉大血管再通同时关注微循环畅通, 更关注全面管理,肯定了通络药物通心络胶囊抗心肌缺血、改善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同时,推荐芪苈强心胶囊用于冠心病合并心衰的防治。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杨天伦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石瑞正教授以《从抗律到调律-心律失常治疗新策略》为题作汇报,他指出心律失常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88%的心源性猝死归因于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西药研究进展缓慢,中药有望发挥更多的作用。通络药物开辟了从”抗律”到”调律”治疗新途径。参松养心胶囊为室性早搏、房颤等疾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中医干预方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石瑞正教授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和教授解读《慢性心力衰竭芪苈强心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指出尽管心衰治疗理念不断更新, 但在标化治疗基础上 心力衰竭住院率高及死亡率居高不下, 存在临床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而芪苈强心通过“强心、利尿、扩血管”多靶点作用,可显著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指标,降低再入院率和死亡率。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和教授
湖南省人民医院赵志鸿教授汇报《通络药物治疗脑血管病临床研究证据荟萃》时强调,发表在JAMA Networ Open的TISS研究(通心络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结果表明,通心络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神经功能。既往众多基础/临床研究证实通心络可进一步为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带来获益。
湖南省人民医院赵志鸿教授
(三)代谢性疾病的通络干预策略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邹译娴教授在《聚焦长期获益“以患者为中心”的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策略》中指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协同降糖,改善症状和体征,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符合国际共识的管理理念。同时指出津力达颗粒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T2DM(2型糖尿病)发生相对风险41%,适用于伴多代谢紊乱的糖尿病前期患者。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邹译娴教授
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周珂教授汇报《从机制出发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优化管理》,他强调中医理论对DR(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深入翔实的论述。临床研究证实通络明目胶囊可有效治疗DR,改善全身证候,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周珂教授
临床实践:典型病例彰显中西医结合优势
会议设置“案例精讲”环节,多位专家结合临床实践分享通络干预经验。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张婷教授通过“精准施治让失律的心脏重获安宁” 案例,展示了中西医结合调律治疗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成效,肯定了参松养心胶囊“整合调节”作用。湖南省人民医院李春花教授以“与时间赛跑让偏瘫患者重新站起来”为例,阐述了通络药物在急性脑血管病康复中的价值。
此外,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恒境教授分享了冠心病反复发作患者的中西医结合干预方案,验证了通心络稳定动脉硬化易损斑块”治本病、防未病”疗效机制。
宁乡市第三人民医院左文彪教授则通过“心衰逆袭”案例,证实了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大会总结环节,学会领导强调,未来需进一步加强络病理论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融合,完善中医药循证医学证据体系。湖南省络病专业委员会将持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通络干预方案在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中的规范化应用,为提升区域医疗水平、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贡献中医药力量。
2025湖南络病学术年会的召开,不仅展现了湖南省络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更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学术碰撞,为络病理论创新与临床实践开辟了新路径,对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