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直门院区到通州院区,医院始终以‘人民’为名、以‘精准’为刃。此次‘高端四维影像引导放疗系统’启用,对于通州院区放疗科实施精准放疗具有重要推进意义,标志着区域放疗进入‘动态精准’时代。将克服呼吸运动难题、提升治疗效率与安全性,并作为区域技术培训中心的核心设备,助力基层医院放疗水平同质化提升。”5月17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北大人民放射肿瘤学科学术会议举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胸外科分会主委杨帆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专访时谈到。
5月17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杨帆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受访者供图
杨帆介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放疗科自2025年2月启用以来,逐步构建起以高端设备集群为核心、多学科协作(MDT)为特色的肿瘤综合治疗平台,形成了“精准诊断-个体化放疗-全程管理”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在区域医疗服务提升方面,科室已服务患者2000余人次,覆盖京津冀地区,大幅减少了患者跨区域就医负担。
“医院的学科建设核心可以总结为‘三个协同’,一是设备与技术的协同创新,二是多学科资源的深度整合,三是科研与临床的双向转化。”杨帆分享。
以放疗科为例。在设备与技术协同创新方面,医院2024年率先引入首台医科达全流程智能自适应放疗解决方案,并在今年5月17日在通州院区启用其高端四维影像引导放疗系统,依托PET/CT等精准影像诊断技术,通过四维影像动态追踪、ABC呼吸控制、六维床校准等创新技术,实现毫米级精准放疗,显著提升治疗安全性和疗效。
在多学科整合方面,科室深度融合胸外科、乳腺外科、妇科、血液科等优势学科,推动肺癌、乳腺癌等病种的多学科诊疗(MDT)模式落地,为患者制定“一站式”个体化方案。以肺癌为例,放疗科联合胸外科开展术前新辅助放疗、术后辅助放疗及根治性放疗的全周期管理。
在科研与临床转化方面,科室牵头开展尤文肉瘤肺转移、血液肿瘤CAR-T桥接放疗等研究,推动临床难题向科研攻关转化,强化“医工结合”特色,打造产学研一体的学科高地。
“期待未来,外科能与放疗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术中放疗(IORT)等技术创新,实现‘切除-放疗’无缝衔接;建立全域早筛网络,借助通州院区分子诊断实验室和液体活检技术,推动肺癌早诊早治覆盖京津冀基层;建立多学科平台标准化,建立覆盖京津冀的肺癌MDT联盟,推广‘根治性手术为主,精准放疗保驾,系统治疗护航’的规范化诊疗路径。医院也将构建覆盖京津冀地区的肿瘤防治全链条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副中心医疗服务能力,让‘人民特色’治疗方案惠及更多患者。”杨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