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广阔版图中,海林市职业教育中心曾面临着严峻挑战。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小县级城市的中职学校,它深陷“学生发展、学校办学”的双重困境。
从学生角度看,在校中职生普遍学习基础薄弱,自信心匮乏,家庭关注不足,纪律松散,学习态度不端正,毫无朝气与斗志,对学业满不在乎,管理难度极大。从学校层面而言,当地企业有限,招生与办学遭遇瓶颈。最艰难时,八九十个老师仅守着一二百个学生,办学发展举步维艰。
2017年,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决心破局,以德育教育创新为引擎,全面改革。学校成立科研团队,深入研究中职学生行为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提出“五心德育”正心、“国防教育”正身的双管齐下策略,并将二者融合,推动学生全面进步与学校办学提升。
“五心德育”聚焦学生思想建设,以培育“爱国心、龙江心、明德心、工匠心、阳光心”为核心,构建德育体系,打造“三全育五心”工作品牌。“军育特色”则着重学生行为养成与知识教育,旨在以军人精神塑造学生,激发其内在动力,让学生受益终生。
自2019年起,学校连续六年招收12个计算机专业方向国防班,共489名学生,以此为引领,多维施策。
1. 讲军史、勤体验,筑牢爱国心:开展军史与爱国主义教育,将“强国有我”贯穿始终。通过党史军史、东北抗联、国防知识教育,强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祭扫烈士陵园”“重走剿匪路”成为传统项目,校本德育课程开发、邀请老革命入校讲课,也成为国防教育的重要方式 。
2. 传军魂、养正气,润养明德心:选拔国防班优秀学生组成学生教官团,传承军魂。教官团教授军体拳,完成高一新生军训,成立国旗队承担升旗任务。特色升旗仪式成为校园一景,“同伴激励”“榜样示范”激发学生自我动能,促进其积极转变。
3. 借军知、强匠能,雕琢工匠心:聘请海林市武装部退伍干部为教官,开设国防知识与体能训练课程,形成“训、学、传、行、扬”育人体系。借助智慧化五心德育成长平台动态管理,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培育工匠之心。
4. 练军技、知辉煌,强化龙江心:依托当地国防资源,建设室外体能训练场地与国防教育实训体验基地,满足教学需求,还向全市中小学和社会开放。推动学生学习军事技能,增强爱家乡情感。
5. 融军艺、能乐活,闪亮阳光心:改造部队特色活动,开展“战鼓操军体大课间”,融合军事、体育、经典文化与传统鼓艺。打造班级“共同体”,助力学生悦纳自我,拥有阳光心灵。
随着“五心德育”与“军育特色”融合推进,学校中职办学步入发展快车道,成绩斐然。
1. 走出困境,招生红:国防班的引领作用显著,招生困境缓解,众多家长慕名送孩子入学,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2. 明德善学,学风红:特色办学唤醒学生保家卫国的英雄情结,使其认识到提升学历的重要性。国防班学习成绩从垫底逐步提升,带动全校形成人人争先的良好学风。
3. 辐射地区,办学红:军育实践让红色教育落地生根,学校影响力不断扩大。承办全国首届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成果展,举办牡丹江地区和黑龙江省中职学校德育现场会。获得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奖,获评省级“三全育人”典型校、德育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校等荣誉 。
这一德育案例具有重要推广价值。以正心为起始点,利用国防特色教育唤醒学生阳刚之气,实现心灵蜕变;在育人过程中,坚持军育本色,灵活运用教育形式,满足中职生全面发展需求;结合地方实际情况,采用军育特色与五心德育结合的育人模式,适应地方学生教育现状,满足家长需求。海林职教中心的探索为中职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让“国防绿”成功孕育出“青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