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舆情信息中心主任丁阳强调:"换季期皮肤敏感度提升,求美者需强化医美安全意识,严守 ' 三查三避 ' 原则。" 据协会监测数据显示,近期医美咨询量显著上升,轻医美项目占比持续攀升,丁阳主任提醒求美者:"科学变美应建立在理性认知与专业判断之上。"
资质核查三步法:筑牢安全防线
1、核实机构:确定选择的医美机构的诊疗科目是否包含医疗美容,警惕生活美容院开展医疗行为,近年来查处的非法医美案例中,超范围经营问题较为突出。
2、验证医生资质:重点核查执业范围是否为整形外科或美容皮肤科,专业医生临床经验普遍在十年以上,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3、产品溯源:查询产品认证信息,注意扫描电子监管码验证真伪,市场流通的部分进口产品存在未经认证的情况,求美者需提高警惕。
消费者可以通过“三正规医美平台”查验机构的营业执照、相关医疗许可证、医生的资质等。该平台是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在贯彻《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的基础上,为推动医疗美容机构全面、真实、准确地公开执业信息,方便美容就医者了解、选择安全规范的医疗美容服务,结合医美行业特征、充分利用医美网络大数据搭建而成的行业信息汇总、医美舆情披露、医美知识普及平台。
避坑指南:识别三大陷阱
1、低价引流陷阱:市场调研显示,低于行业均价的项目中存在资质不全或产品造假问题。
2、渠道医托陷阱:社交平台推荐的机构中存在超范围经营问题,专业医生通常不参与商业推广活动。
3、套餐推销陷阱:同一时段进行多项创伤性项目会增加感染风险,建议单次项目间隔不少于两周。
丁阳主任最后强调:"医美是医疗行为,而非时尚消费。求美者应建立 ' 三问 ' 意识 —— 问资质、问风险、问预案。" 建议求美者在咨询时要求查看医生的手术分级授权证书,并通过官方科普平台获取标准化术前评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