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脉焕新声,曲艺雅韵诉衷情。3月21日,备受瞩目的“永定河传说”活态传承项目原创作品曲艺专场演出,在鲁谷街道综合文化中心上演。本次活动得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鼎力支持,由石景山区非遗中心监督指导,并由北京七月芳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精心策划与执行。这场以永定河千年文化底蕴为灵魂的曲艺盛宴,巧妙融合了快板、单弦、梅花大鼓、北京小曲、京韵大鼓等多种传统艺术形式,通过一系列匠心独运的原创作品,将历史传说、英雄史诗与市井生活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交响。
随着铿锵有力的竹板声响起,演出正式拉开帷幕。快板《收海马》以隋唐名将尉迟恭降伏“海马”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演员们台词铿锵有力,快板节奏疾徐相间,仿佛将观众带入了神头海边的壮阔战场,亲眼目睹了黑煞神与龙种马的激烈交锋。
紧接着,单弦《石景山八勇士》将观众拉回到1948年寒冬那场惊心动魄的“守厂狙击战”。八位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与护厂工人并肩作战,共同守卫石景山发电厂的壮丽史诗,在弦音婉转间流淌开来。观众席中,老一辈观众泪光闪烁,年轻一代也被这段热血历史深深打动。
随后,梅花大鼓《卢沟晓月》以其悠扬绵长的曲调和优美动人的唱词,将观众引领至燕京八景之首的卢沟桥畔。那春意盎然的桥畔风光、晓月挂檐廊的静谧美好以及石狮百态的雄浑壮观,仿佛触手可及。
京韵大鼓激昂跌宕,唱响了龙王九子点化败家子刘九的警世传奇。鼓词中,“囚牛爱琴、睚眦必报”的龙子群像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观众席中,掌声与唏嘘声交织在一起,充分展现了艺术的强大感染力。
北京小曲《转转石景山》则以轻快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展现了石景山如今的秀丽风光和蓬勃发展。摩天轮高耸入云、首钢园的工业风情、驼铃古道的悠悠驼铃声……歌词如同一幅生动的文旅长卷,在轻快的旋律中缓缓展开,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宛如春日市集。
压轴之作《赤面照浑河》以关公“三洗脸变赤面”的传说为核心,陈秀敏老师的演唱气贯长虹,鼓点如惊涛拍岸般震撼人心,弦乐则似河水奔涌般激昂澎湃。一曲终了,观众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为这场精彩绝伦的演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场演出不仅是一场视听上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文化寻根之旅。从尉迟恭的勇武到关公的忠义,从石景山八勇士的热血到现代石景山的蓬勃发展,永定河的传说在曲艺艺术中得以生生不息地传承。千年河水滔滔不息文脉弦歌不绝于耳。这场“永定河传说”原创作品专场演出不仅是项目的精彩开篇,更是我们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坚定步伐。接下来,我们还将把这场演出从基层社区送到小学、初中校园,让年轻一辈深入了解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将以艺术之力唤醒历史记忆,用创新之笔书写时代华章,为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树立崭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