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书坛的绚烂星空中,姚俊甫的书法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散发着自然天成的迷人光辉。他的作品,不是简单的笔墨挥洒,而是内心世界与传统文化深度交融后,自然流淌出的艺术华章,完美地诠释了“见素抱朴”的美学境界。
“见素抱朴”出自《老子》,意为保持本质的纯真质朴,去除外在的虚饰。这一理念在姚俊甫的书法创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初观其作,便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质朴气息,毫无刻意雕琢的痕迹。每一笔画,都像是山间清泉,自然流淌;每一个字,都似林间清风,自在舒展。这种自然之美,并非偶然得之,而是姚俊甫在长期的书法探索中,对传统书法艺术真谛深刻领悟的结果。
姚俊甫书法的自然天成,首先体现在笔法的运用上。他摒弃了那种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而刻意为之的夸张笔法,回归到书法最本真的用笔方式。其下笔稳健而灵动,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矫揉造作的顿笔、颤笔,有的只是顺势而为的提按、使转。这种看似简单的用笔,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功力。每一次的起笔、行笔、收笔,都恰到好处,既符合书法的传统规范,又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例如,在他的楷书作品中,笔画的起笔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做到笔锋饱满;行笔过程中,线条流畅而富有弹性,仿佛有生命一般在纸上跳跃;收笔时,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给人以干脆爽利之感。这种自然流畅的笔法,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受到一种纯粹的艺术之美。
在结构布局方面,姚俊甫同样追求自然和谐的境界。他的书法作品,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相互呼应,疏密得当,形成了一种浑然天成的整体美感。他不会刻意去安排每个字的位置和大小,而是根据书写时的情感和节奏,自然而然地进行布局。有时候,一个字可能会写得较大,占据较多的空间,而旁边的字则会相应地缩小,以求得整体的平衡。这种看似随意的安排,实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姚俊甫深知,书法的结构布局就像一幅画的构图一样,需要有主次、有虚实、有疏密,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美感。他的作品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留白之处,这些留白并非是刻意为之的空缺,而是整个作品结构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与笔墨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除了笔法和结构布局,姚俊甫书法的自然天成还体现在情感的表达上。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一种书写的技巧,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表达。在创作过程中,他会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人生感悟融入到笔墨之中,让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当他心情愉悦时,笔下的线条会更加流畅欢快,字体也会显得更加灵动活泼;当他心情沉重时,笔画则会变得更加凝重厚实,字体也会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气息。这种情感的自然流露,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例如,在他的一幅行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笔画的粗细、长短、曲直变化丰富,仿佛是作者在倾诉着自己内心的波澜起伏。观者在欣赏这幅作品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被作者的情感所感染,沉浸在作品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之中。
姚俊甫书法之所以能够达到自然天成的境界,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书法的敬畏之心是分不开的。他自幼痴迷于书法艺术,几十年如一日地潜心钻研古代经典书法作品。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他广泛涉猎,博采众长。在学习传统的过程中,他不是简单地模仿古人的笔法和字形,而是深入探究古人的书法精神和文化内涵。他深知,传统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和人文精神。只有深刻领悟这些内涵,才能在书法创作中真正做到传承与创新。同时,姚俊甫还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他广泛阅读诗词、散文、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他认为,书法艺术与其他文化艺术形式是相通的,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书法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当今这个追求创新和个性的时代,许多书法家为了吸引眼球,不惜采用各种夸张、怪异的表现手法,使得书法作品失去了传统书法的韵味和内涵。而姚俊甫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以“见素抱朴”为宗旨,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传统书法的自然之美。他的书法作品,犹如一股清泉,流淌在喧嚣的书坛之中,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书法的魅力和力量。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不在于表面的华丽和新奇,而在于内心的真诚和对传统的尊重。
姚俊甫的书法以其独特的自然天成之相,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在他的书法世界里,我们看到了“见素抱朴”的美学理念的完美呈现,也看到了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相信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姚俊甫将继续秉持着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推动中国书法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文 :老子道 华夏无为研究院院长、老子协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