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核心是辨证论治。
辨,就是分辨,分辨出来是什么证,也就是你体内是怎样的一种状态。论,是结论;治,就是治疗了。
就是说,先把你体内的状态分辨出来,然后给治疗思路下出结论。这里有个先后顺序,要先辩证再论治。
而肝硬化腹水呢,关于它的中医辨证,在教科书上明明白白地分为六型,你只要辨证准确,一般都能药到病除,腹水被呼呼排出。
偏偏就有学艺不精的中医,辨错了证型,导致腹水迁延不愈。
云太医朱清静主任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肝病重点专科主任、主任医师,也是武汉市肝病研究所副所长,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理事。从医30多年,在治疗肝硬化,肝炎,甲乙丙肝,肝腹水,肝细胞损伤,肝囊肿、等肝脏疾病有丰富的经验。
下面跟大家用朱清静主任的医案跟大家说说。
46岁的商人曹先生,就遭遇过这样的处境。曹先生,祖籍广西,四年前开始腹胀,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肝硬化,且伴腹水,长期服用利尿剂治疗,但腹胀时好时坏,腹水也时增时减,摇摇摆摆的。
这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曹先生自己也知道。后来他听说中医能治本,就托人寻了位中医来看。
那位中医先生望闻问切之后辨证曹先生为湿热中阻型,以清热利湿,行气除满为治法。
方药:茵陈、云苓、猪苓、栀子、汉防已、川朴、香附等。
无奈吃了大半年药,曹先生的肝腹水,跟服用利尿剂的效果一样,“腹胀时好时坏,腹水也时增时减,摇摇摆摆的。”他开始对中医治本的说法产生了怀疑。
时隔一年之后,当曹先生觉得不能再拖下去,托人找到朱清静主任的时候,言谈之间,依然表现出对中医的不信任。
病,有误于病家者,有误于旁人者,有误于药中者,有误于煎药者,曹先生的病,明显就是误于医家了。所以我不怪他。
一番望闻问切之后,朱清静主任辨证曹先生并不是前一位中医所断的湿热中阻型,而是水邪凝结之证。
对应的治法:泻水消痞。处方:十枣汤加味(芫花、大戟、甘遂、大枣等),一日一剂。
曹先生服药当天,便排泄水便四五次,以后每日七八次,约计水量为2000毫升,同时小便增多。
一个疗程过后,腹胀大减,行动如常人,精神清健,体力增加,胃脘不胀,两胁胀满消失。
唯一不足的地方在于,肝功能尚不正常。朱清静主任调整策略,以补气健脾、疏肝化瘀之加味复肝汤恢复肝功能。
处方:生黄芪、丹参、大腹皮、泽泻、蚤休、牡丹皮、生山药、山慈菇、青皮、栀子、白术、二丑面、吉林参、琥珀、血竭、麝香等。
以后每次复诊,根据脉症的变化,对前方略做加减,总以疏肝健脾为主,活血化瘀为辅,利水消胀以防腹水再发。
半年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清末名医郑钦安云:”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
这个“识阴阳”,就是辨证。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临床上只有辨证正确,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反的,那位中医对曹先生辨证失误后,不管开出的方子再配伍精到,用药再如何金贵,都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