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凯教授对话:转型金融的中国挑战与新加坡管理大学创新之道

2024-11-25 17:22:18     来源:

10月26日,由新加坡管理大学 (SMU) 与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全球论坛2024”在浙江大学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科技创新、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吸引了全球学者、企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齐聚一堂,深入探讨科技与金融创新在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在论坛的圆桌会议中,新加坡管理大学金融学助理教授李伟凯作为主持人a,带领与会者探讨了如何通过创新资本支持绿色产业和新兴市场,特别关注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的结合在亚洲乃至全球绿色转型中的作用。

会后,我们有幸采访到李伟凯教授,听他进一步阐述对绿色金融和社会责任的独到见解。他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鼓励资本流向绿色产业,还需关注“公正转型”,以确保传统行业在绿色转型中实现平稳过渡。李教授还分享了新加坡管理大学在绿色金融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实践,展望了可持续投资在未来金融体系中的融入路径。

新加坡管理大学金融学助理教授李伟凯

启航绿色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智慧与挑战

问题:本次论坛关注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您能谈谈您这方面的新颖见解吗?

李伟凯教授:在当前的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讨论中,传统的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框架和绿色金融理念通常聚焦于将资金引导至低碳和绿色活动,以推动绿色技术和产业的进步,并逐步取代棕色产业。

然而,这一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绿色产业已经相对低碳,其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是有限的。其次,若棕色产业失去融资渠道或被征收过高的碳税,可能会导致其盈利能力下降,进而引发失业、投资减少,最终对金融系统以及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因此,许多政策制定者和行业专家目前强调采用一种互补的政策取向——转型金融。

转型金融的核心理念在于允许棕色产业在较低成本下继续获得融资,且这些资金必须明确指定用于其转型活动,尤其是要设定清晰的减排目标和路径。这种策略在特定行业和国家可能更具有效性,尤其是在亚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传统产业和能源结构的制约,完全依赖绿色能源支撑经济活动在短期内可能并不现实。因此,我们必须探索如何有效引导棕色行业走向低碳发展,并确保它们在转型过程中获得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以实现逐步转型。

问题:在您看来,中国在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方面主要面临哪些挑战?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李伟凯教授:中国在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层面和金融层面。由于中国国土广阔、资源丰富且人口众多,各地区发展并不平衡,这也导致了清洁能源快速发展与传统行业之间的矛盾。如果单纯将大量资金投入绿色行业以完全取代传统行业,可能会导致传统行业员工失业或企业破产,从而引发社会问题。因此,这种做法并不推荐。

为此,中国的目标是在2060年实现近零排放,并在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我认为在此过程中,强调“公正转型” (just transition) 至关重要。转型必须兼顾各方利益,确保高排放的传统行业工人不会大量失业,以免引发社会问题。因此,需要为传统行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以便逐步实现减排与脱碳。

另一方面,转型过程中还面临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不少大型上市能源电力公司仍有很高的碳排放,如果突然实施高碳税或收紧碳排放权,这些公司将面临运营成本的大幅上升,导致盈利能力和估值大幅下降,从而可能引发银行系统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创新的金融工具尤为重要。许多国家已开始推出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挂钩的债券和贷款。这些工具的资金募集和流向能够支持传统行业,但前提是其票面利息与环境和碳排放指标挂钩。具体而言,如果传统企业设定了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关键绩效指标 (KPI) 并在规定时间内达成目标,就能获得低成本融资;反之,未达标则面临利息上升的惩罚。这种机制能够有效激励企业履行减排承诺。相比之下,传统的绿色金融主要集中于绿色债券和绿色项目,这些资金无法支持传统行业的减排,因此其作用有限。

李伟凯教授(左一)主持了本次的论坛的圆桌会议,探讨绿色金融的转型。

连接学术与现实:新加坡管理大学引领转型金融研究

问题:新加坡管理大学如何确保转型金融及金融工具研究与行业实践紧密结合,并保证教学符合行业和转型过程中的发展挑战?

李伟凯教授:在新加坡管理大学,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首先,我们的可持续金融课程都是基于最新的权威案例教学,比如哈佛大学的案例研究,帮助学生理解ESG理念在投融资实践中的应用。我们也会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以反映最新的监管法规和行业趋势。

除了课堂学习,学生还参与项目导向的考核,通过小组案例讨论评估对绿色金融知识的掌握。我们鼓励学生从公司财务总监和投资总监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在实际投融资项目中应用ESG理念。

此外,我们设有SMU-X课程,学生为金融机构或者资产管理公司遇到的ESG挑战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需要针对公司的痛点和难点设计解决方案,并在过程中与公司高管深度沟通,获取反馈和建议。最终学生会进行方案展示,然后由管理层和教授共同评选出最符合需求的可行方案。这种课程模式既为公司提供低成本解决方案,也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实现双赢。

问题:新加坡管理大学未来的研究重点会有哪些?

李伟凯教授:我们的研究聚焦于可持续发展和ESG,涵盖多个关键领域。首先,我们会关注ESG因素对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进而影响公司业绩和价值。比如我的研究发现一部分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考虑企业的ESG表现,这种来自消费者的压力会激励企业提升ESG表现。我们也深入研究气候相关议题,分析气候风险对金融系统稳定性和资产价格的影响。比如研究发现投资者常常低估气候风险,因此,政策应加强气候相关信息的披露和投资者教育,以提高公众对气候风险的认知。

在政策研究方面,我们特别关注低碳转型的政策,尤其是碳税的实施。虽然碳定价是减排的重要手段,但许多国家尚未有效实施,导致碳排放持续上升。因此,推行合理的碳税政策至关重要。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碳税实施可能对高碳排放行业造成冲击,因此需要兼顾公平转型,保障相关员工和企业的权益。持此之外,我们还会探讨碳收入的合理分配,以确保低碳转型的受益者获得公平补偿。

问题:您认为在政策研究方面,新加坡管理大学有什么独特优势?

李伟凯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学的优势在于其“城市大学”的定位,这一地理和文化特点使我们与新加坡的各行各界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例如,大学的新加坡绿色金融中心 (SGFC) 就是由政府、金融管理局及多个金融机构共同资助成立,我们有不少教授和研究人员都深度参与,这使我们能够定期发布与行业需求直接相关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不仅为政府提供咨询和政策建议,还为金融行业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将ESG因素融入投资决策中。此外,我们积极组织学术界与业界的联合会议——由学者汇报最新研究成果,业界人士则提供反馈与见解。这种双向交流确保学术研究紧跟行业动态,激发研究灵感,使研究课题更符合社会实际需求。

这种行业、政策制定者与学术界之间的合作,使得我们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能够及时回应社会和行业所关切的重要议题。因此,相较于其他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在政策结合与行业实际应用方面展现出了更强的优势,能够更好地促进理论研究与解决现实问题之间的有效对接。

 

标签:

猜你喜欢

孙宇晨用一根香蕉撬动地球:全网爆红的620万美元艺术品,象征了加密文化的力量
瑞斯康达战略签约弘光向尚,布局硅光芯片算力基础设施
华景熙医院:打造未来医院新标杆,重塑健康生活新维度
意大利墨西拿音乐学院授权芬奇文化在中国设立办事处,谱写中意艺术教育交流新篇章
湖北移动5G-A套餐正式商用:网络提速,服务提质,疾驰A赛道
信美相互人寿荣获第十五届金鼎奖“年度优秀人寿保险公司”奖项
成都双流:举办群众朗诵活动,聚焦“刺头”仙人掌与和谐家园
汇丰“共享阳光”上海高校学生无人机应用技能培训暨就业能力提升公益行动项目在沪启动
“黔”程启航,“贵”在联动 ——贵州近邻五省市入境旅游联动宣传分享会圆满举办
11月30日-12月1日,北京八一儿童医院聂亚玲教授携手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多学科联合会诊,助力儿童康复!
润致娃娃针:熬夜党进!这份熬夜肌急救指南是你应得的!
百斛荟金钗石斛花:以自然精华,为健康护航
全家营养新选择!西域王朝驼奶粉来袭,助力健康新升级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香港赛马会杯”网球团体赛开幕
易人和集团:以品质铸就品牌,以责任赢得未来
启航智慧新纪元:2025第四届上海国际智慧档案展览会,续写辉煌篇章
喝出风格,看天然酒玩出私人调酒时尚新玩法
《核桃与脑健康科学》发布,七大健脑实证引领脑健康革命
乡见论坛|共话“青年乡建 多样性乡村复兴之路”——第二届之江青年乡建沙龙圆满举办
2025十大专业手机炒黄金期货App软件综合排名榜
百亿级数字口腔产业集群呼之欲出,“亚太数字口腔创新港”何以筑成?
无锡德刚精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荣获“智能接地箱十大品牌”称号
东航参展2024旅交会 致力“航空+文旅”“‘旅客’变‘游客’”
从养殖到研发,云南三江本草药业以菲牛蛭为媒,绘中医药发展蓝图
李舰波会长调研2024食品真实性技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健康至上 为美而生,燃放大健康倾力打造深受信赖的健康管理平台
传承“千年美德”,演绎《戏说华夏》
「百年相伴·山河长安」 全国成人书画艺术展征稿启示
“朗诗德流行音乐巅峰夜”东方神话(白雪&原艺)致友情岁月温州演唱会圆满落幕
从正规渠道申请放心借,安全正规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