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年砥砺前行。从海建工程公司的乘风破浪到预制厂的精细制造,再到金正公司的锱铢必较,中交三航局四公司固定厂处建设者们始终坚守初心,勇于担当,不断开拓创新,为中交三航局四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力量。
初创基石:在奋斗中成就希望(1975—1987)
1975年,是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第四工程处成立的第二年,也是发展历程中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三航四处成立了预制厂,专门为港口码头、桥梁建设提供混凝土预制构件。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创时期的中交三航局宁波分公司预制厂
1976年,预制厂的供应站材料码头、成品码头相继竣工,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不仅标志着预制厂正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更成为预制厂向外界展示专业能力和服务实力的重要窗口。同年,在物质条件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下,预制厂第一批职工通过手拉肩扛的方式浇筑出了第一根方桩,并被应用到了浙江省第一座万吨级煤炭码头泊位镇海港区煤炭码头。从此,预制厂开启了构件预制的狂飙之路。
1983年,预制厂正式被中交三航局批文成立,开始了系统的规划发展,生产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随着基础建设的不断推进,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作为一种基础建设材料,以其承载力高、稳定性好、经济性优等特点,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青睐。1987年,预制厂大管桩生产车间正式建成,使得预制厂成为当时国内为数不多拥有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生产线的工厂之一。
技术革新:在变革中寻求突破(1988—2004)
1988年,预制厂大管桩车间正式投产。然而由于采用了新工艺,生产初期出现了管节质量不稳定、报废率高等问题,为此大管桩车间成立了QC小组,对管节的质量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对新制管节每天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生产班组。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管节的质量有了明显的好转。预制厂生产的大管桩被广泛应用到了宁波北仑电厂一期煤码头工程等项目。
进入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公司紧跟国家战略,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拓宽施工领域。预制厂率先开启对先张法预应力砼空心大板预制台座线的改建,用以承接姚江大桥长22米、宽1.14米、高1.05米的先张法预应力砼空心大板的委托制作任务,这也是公司首次承接该产品。1990年,公司承接了第一个市政工程宁波江厦桥项目,预制厂负责供应大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单悬臂T梁。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江厦桥便成功贯通,这不仅体现了预制厂强大的生产能力,也彰显了其在工程承接与实施方面的专业水平和高效执行力。大管桩这一产品的成功应用,不仅为企业增强了竞争实力,也为预制厂赢得了更多的市场机会。随后,预制厂更是凭借“大管桩改用双股钢绞线技术改造”项目,荣获中交三航局1992年度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改进三等奖。
1995年,为推动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预制厂提出了“创花园式文明单位,建同行业一流企业”的目标,并确定了以班组建设作为文明建设的突破口。次年,预制厂以钢筋车间、砼车间两个典型为样板,全面启动班组建设,出台了《班组台账考核办法》,制定了《车间双文明管理细则》,同时投资600万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由两台1立方搅拌机组成、每小时搅拌砼可达90立方的搅拌楼。建成后,仓筒容量达200立方,为生产增添了强大后劲。自1996年至今,预制厂连续荣获中交三航局优质混凝土奖。1999年,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续发展,预制厂荣获由交通部颁发的“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预制厂在混凝土生产领域显著成就的认可,也是对预制厂在建筑行业努力追求卓越、不断推动行业发展的肯定。
第10000根大管桩下线
2001年底,第10000根大管桩在预制厂胜利下线,标志着大管桩的开发应用到达了一个新的节点目标。2003年,PHC管桩车间建成投产,预制厂由此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同时生产方桩、大管桩和PHC管桩3种预制混凝土桩的工厂。同时,预制厂结合大管桩和PHC桩的优势,研制SPHC桩,获得了国家专利,并在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实际运用。
市场拓展:在竞争中塑造品牌 (2005—2014)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预制厂开始在更宽广的领域承接更多的工程项目,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2011年,预制厂首次中标市政工程,承接宁波市北环路、环城南路快速路预制小箱梁工程(二标段),在施工过程中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业主的深度好评。
预制厂PHC桩生产车间
预制厂始终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本”的理念,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于2007年承办浙江省首届水运工程质量管理现场会。2012年,预制厂月混凝土方量首次突破2万方,这一产能的提升,不仅全面提高了全厂管桩和构件的预制生产能力,也为预制厂的质量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预制厂党支部在2012年提出了“三创”特色党建品牌,即“管理创新、服务创优、职工队伍创一流”。通过聚焦“三创”特色党建品牌建设,有效提升了预制厂管桩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打响了“两根桩”产品品牌,为预制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红色动能。
质量提升:在追求中成就卓越(2015—2024)
近年来,预制厂不断追求质量提升,通过实施质量工程建设,成为行业内的先锋。2015年,宁波市水运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现场会活动在预制厂举办,预制厂的施工工艺亮点和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工艺技术,获得了与会嘉宾的一致肯定。2016年,中交集团首次设立优质混凝土奖项,预制厂凭借在混凝土生产和应用方面的卓越表现获此殊荣。至今,预制厂已经8次荣获该奖项。
2018年,预制厂承接了宁波市奉化区城市转型示范区综合开发项目市政道路起步工程。该工程是浙江省首个采用U型梁的市政项目,充分展现了预制厂在预制构件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也进一步拓宽了预制厂的业务范围。同年,预制厂开展班组标准化建设并成功举办现场会。得益于生产技术流程的不断优化和操作规范化水平的持续提升,预制厂成功完成88米超长PHC管桩的研制与应用,这一成果不仅获得了多项专利和荣誉,更为预制厂的科研能力增添了新的亮点。
2020年,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预制厂进行了基层固定厂处改革,打响了公司固定厂处改革的第一枪。改革进一步深化了预制厂竞争激励机制,人均混凝土方量增加27.7%,促进了预制厂的高质量发展。2022年,预制厂92米超长大管桩成功预制,这一成果不仅解决了超长预制大管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桩身长度长、自重大、锤能大而产生的桩身内力大的关键技术难题,更提升了我国在高桩码头领域的施工技术水平。
预制厂92米超长大管桩成功预制
2023年以来,预制厂党支部荣获“中交集团先进基层党组织”、成功创建中交集团基层党建标杆,“三创”党建品牌助力8种型号的PHC管桩和2种型号的大管桩取得交通产品认证证书,预制厂成为全国首家同时具备大管桩和PHC管桩交通产品认证的单位。大管桩车间、PHC管桩车间先后荣获宁波市交通建设行业“品牌班组”,这标志着预制厂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在获得国内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的基础上,今年,预制厂“一种管桩智能压浆机控制系统”获得德国专利授权,这也是公司首次通过PCT专利申请并在国际获得授权,对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预制厂全景
一根根管桩不仅仅是混凝土和钢筋的构造物,更如同是社会的基石,承托起飞虹跨海、桥接四方,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从最初的单一预制构件生产厂,逐步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混凝土建筑综合服务商,五十年的发展历程,是预制厂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华丽蜕变。秉持“匠心智造,预制未来”的理念,预制厂始终致力于为项目提供更可靠的支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五十年来,有拓荒兴业之难、风急浪高之险,更有夙兴夜寐之勤、一往无前之勇。激浊扬清,征程再启,是奋楫扬帆的担当、关山初度的笃行,逐甬江春潮巨浪,续写下一个五十年,为发展成为高质量行业标杆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