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中国需要青春力量,青春力量呼唤奋斗青年。青年一代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要笃定红色信仰,接续奋斗不停歇,争做时代答卷人。
坚定“不怕苦”的信念。近年来,“躺平”、“佛系”成了当代青年流行口头语,作为青年干部,必须全力消解“躺平”心态,由“佛系”走向“燃系”,勇于担当作为,奋力突破争先。新时代青年要有不怕苦的意志品质、拿出能吃苦的闯劲干劲、坚定甘吃苦的理想信念,面对“老少边穷”等基层地区的艰苦环境,不避难、不畏难,积极走向基层、留在基层,把吃苦当作一种磨练,乐于扎根艰苦环境,舍得沉下身子苦干实干,在广阔的基层天地中磨练自己,在心理上甘于吃苦、在现实中战胜困难,踏实埋头苦干,挥洒无悔青春,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锻造“能吃苦”的意志。能吃苦是中国青年的坚毅品格,是支撑一代代中国青年茁壮成长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基层工作任务重、担子沉、责任大,这是现实情况,作为青年干部,面对复杂的基层环境,更应该发挥好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的优势,主动承接压力、应对挑战,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挑起重担。一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青年在党的旗帜下,继承和发扬能吃苦的精神品质,经受住了生与死、苦与乐、得与失的各种考验。在革命年代,很多青年为了理想和信仰,毅然选择清贫和吃苦,甚至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苦干实干,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风采。
练就“战胜苦”的本领。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是获得收获,奉献也就意味着高尚,从屠呦呦女士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制出了青蒿素,到林俊德院士隐姓埋名,扎根边疆52载;从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扎根基层让荒山变绿,到袁隆平将一生奉献给杂交水稻研究,让全世界人吃饱肚子。他们的身上都是敢于直面困难与挑战的勇气,是值得当代的青年人去学习的。无数事例启示我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
沙流河镇 王欣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