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当事人只有被安排的份儿。这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又叫“聘娶婚”。
人们常说,“三书六礼,明媒正娶”,这说的就是“聘娶婚”。那么,“三书六礼”的“六礼”到底是什么?六礼和媒人有什么关系?这对今天的现代婚礼又有何影响?
六礼,顾名思义六条礼仪规定,基本涵盖了古代婚礼的全套流程。
(古代婚礼礼仪)
这些礼仪是哪来的呢?谁规定的?六礼最早见于《仪礼》中的《士昏礼》。《仪礼》是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礼制汇编,也就是说,六礼规定的是周代士大夫阶层的婚姻仪式,在汉代得到统治阶级的全面推行,可见其历史悠久。
六礼规定,一对男女确立婚姻关系前必须要完成这些程序:
第一,纳采:男家遣使者到女家求亲;
第二,问名:男家问女子的姓名和生辰,以便回家占卜吉凶;
第三,纳吉:男家在祖庙卜得吉兆以后,到女家报喜;
第四,纳征:女家接受占卜结果,两家订婚;
第五,请期:择定完婚吉日,向女家征求同意;
第六,亲迎: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
要想完成六礼,一定少不了一个人——媒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是怎么一回事。
求亲之前,需要先有媒人说亲。待媒人沟通好男女双方之后,男家才遣使者到女家求亲,以大雁为礼物。
(古人提亲送雁)
如果贵族男女成婚不经媒人介绍,那就不叫“聘娶婚”了,而是“私奔婚”。这两种婚姻的区别在于:正式下聘迎娶进男家的是有名有分的妻子,违背父母意愿私奔的女性只能以小妾的身份存在。“私奔”是挑战封建礼法的行为,一旦发生,便会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媒人不仅作为“中间人”,帮忙传递两家父母的想法,还在纳征下聘等环节中起调节气氛、缓解情绪的作用。在今天,部分地区仍然有“无媒不成婚”的说法。可见,媒人在古代婚礼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不过,媒人不是自古就有的。
婚姻要由媒人作中介,是一夫一妻制产生后才出现的,早在秦、汉时期就曾经推行过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结构。这时的媒人大多是本村寨中由威信的长者,他们受男方家长的嘱托为青年男女的婚事奔走,认为是成人之美。在遇到麻烦时,也积极想办法居中调停,从而受到人们的尊敬。
到了宋代,媒人成为一种专职。这一时期,宗室女的人数很多,宗正于是设立了数十位官媒,命令他们掌管议婚事宜。官媒在当时是“公务员”,领取国家俸禄,担任公职。官媒订立的婚约被官方认可,因而具有法律的效力。如果婚事出了问题,官府将按违约来量刑。
与官媒相对的,社会上还存在私媒。私媒为了从中牟利,用花言巧语骗取两家信任,从而订立婚约。待新人入门,方知上当受骗。
(婚书)
媒人的轻率介绍,造成了许多恶果。媒人也因此由最初的正面形象演变成被人唾弃的反面形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骂媒人的题材不少,民歌中对媒人的辛辣讽刺尤其多。
时至今日,“媒婆”一类的称呼已经十分少见,其功能逐渐被婚介所或是男女双方共同认识的“红娘”所取代。旧社会“聘娶婚”的风气已然销声匿迹,而古代婚礼的仪式感和国人含蓄委婉的心理保留至今,请一位“介绍人”沟通双方、见证婚礼是常事。
(牵手一生婚恋机构)
牵手一生婚恋幸福产业生态,以教育为入口,集约会辅导、婚姻介绍、珠宝首饰、婚纱摄影、婚礼策划、亲子教育、两性关系,未来将通过元宇宙和AI技术将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命理、八字、掌纹、脸型等帮助中国1亿人脱单,助力1000万家庭实现富而有爱的幸福人生,以资本赋能,通过收、并购形式,打造婚恋上下游产业上市集群。
牵手一生,成功是我们的起点,幸福是我们的终点,走进牵手一生,遇见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