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大会在福建厦门举行。本届论坛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延续“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主题,集中活动为期一周,主会场设在福建厦门,由两岸86家单位共同主办。
作为两岸发展的桥头堡的厦门,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方面,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厦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台湾青年来厦创业、生活,推动两岸青年交流合作。
2015年5月,厦门本土企业——厦门一品威客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一品威客)决定发挥线上众包平台“一品威客网”的优势,创办线下众创空间“一品威客创客空间”(简称“一品创客”),专注两岸青年创新创业服务,积极进行两岸文化融合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线上众包结合线下众创
一品威客运营的“一品威客网”,是一个线上创意众包服务平台,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拥有超2500万注册用户,聚集千万服务商的创意智慧,能够为两岸创新创业者提供智力支持,提供企业一站式创意众包服务。
背靠大平台,一品创客采用了独具特色的“线上众包+线下众创”孵化模式。一方面借助强大的线上众包平台资源以及一品威客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设计工具“小威智能”,为两岸创业者提供从企业创建到成长的全生命周期、全流程便捷服务。
另一方面,一品创客作为线下创孵载体,为海峡两岸创业青年提供办公空间、办公设备、专家培训辅导、协助人才招聘、协助市场营销、投融资对接、政策辅导及项目申报等服务。目前,一品创客在厦门市集美区、海沧区均有孵化基地布局。
此外,一品创客还探索出月度项目义诊会、项目路演交流会和季度的厦门创友会模式和方法以优化项目辅导,积极开展“一品创友会”、“一品风暴室”、“一品学堂”、“一品造物节”、“创业者之夜”等活动,以促进两岸创业团队的文化交流、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促进两岸文化融合发展
与一般创孵基地运营模式不同,一品创客还采取“两岸融合共建模式”,即通过邀请台湾文创产业组织和厦门文创产业组织共建基地,共创品牌,共拓市场,把两岸融合发展概念落到实处。2019年2月,一品创客在台湾台北与台湾文化创意学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辟两岸文创人才创业的绿色通道。
2019年4月,一品创客与台湾无人机应用发展协会达成战略合作,携手推动两岸科技创新交流融合。此外,一品创客还与“中华企业联合交流协会”、“中华海峡两岸创业投资加盟协会”等多家知名台湾经贸机构签署战略合作。
一品威客还搭建有海峡两岸云创平台。借助云创平台,台湾的创意人、设计师可以足不出户参与平台上的各类创意任务,积累经验,打造线上品牌,还可以落地厦门发展,入驻一品创客享受系列创业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4月,一品威客还与台湾奇想创造签约,双方致力在“金岳奖”全球创意设计大奖赛、工业设计知识共享课程、创意产品直播电商、创意好物商城运营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奇想创造创办人谢荣雅先生有被“华人设计师之光”之称,是台湾著名工业设计大师,获得超120座国际设计大奖。
成效显著吸引超520名台青
5月21日,第十届“创青春”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六届海峡两岸(平潭)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举行,并于5月22日举行了颁奖仪式。入驻一品创客的台青创业者罗世明,在激烈的角逐中突出重围,荣获大赛台湾青年创业组一等奖。
罗世明带来的《智慧渔业数字孪生》项目,不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对传统养殖产业的一次深刻变革。通过数字化赋能,将沿海内湾养殖推向深远海,不仅解决了内湾养殖的痛点,还大大降低了深远海养殖的风险。
此外,一品创客还成功孵化了许多优秀的台青项目,包括已完成天使轮融资120万人民币的“合不合”、入选厦门市第九批“双百计划”领军型创业人才(B类项目)的“硕擎科技”、入选厦门市第十批“双百计划”领军型创业人才(C类项目)的“艾可飞”,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鑫京瑞钨钢”,荣获第四届“白鹭之星”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的“圆睿生物”,入选“福建101计划”创业之星的“蓝天网”、“井象艺术”、“鑫昱美”、“麦虎科技”等等。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一品创客累计孵化创业团队3300多家,孵化总人数超6000人。其中,65家入驻企业获得国家级/厦门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8个团队创始人入选厦门市“双百计划”,有8个海外归国创新创业项目,超100个团队获得了项目早期融资/政策扶持。通过与台湾各协会组织合作,批量导入台湾成长型企业落地厦门,吸引台湾创业青年团队来厦创业,累计引进台湾企业/团队数达277家,吸引台籍创业青年超520人。
凭借创新的孵化模式和孵化成效,一品创客获得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福建省级众创空间、福建省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厦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多项荣誉。
未来,一品威客将继续以线上网络平台和线下创孵载体为纽带、桥梁,在吸引台青来厦创业就业、推动两岸学子文化交流、开展两岸青年实习实训项目、推动两岸文创人才落地等方面努力,多维度开展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为增进两岸文化融合发展继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