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提交了“关于数字经济促进上门经济品牌化发展”的建议。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工业经济之后,又一重要经济形态,由此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已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用户基础。近年来,通过互联网匹配供需、劳动者上门服务,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全链条效率的“上门经济”,不断释放活力,成为扩大消费的新引擎和吸纳就业的新渠道。
作为生活服务行业的领军者,姚劲波在调研中发现,上门服务市场规模成倍增长,但依然存在服务质量和标准因人而异、缺乏严格的监管规则和标准、各类纠纷问题难以解决等诸多问题和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姚劲波建议将上门维修服务纳入社区家庭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支持范围,并推动上门经济品牌化发展,从源头上减轻经营主体的压力、促进行业规范化、可持续发展。
对上门维修服务实施税费优惠 减轻经营主体压力
“上门经济”主要指交付在“家门内”的社区家庭服务,例如保洁代厨、保姆照护、上门维修、清洗保养等。姚劲波的调查数据显示,“上门经济”的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440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超过1万亿元,从业人员的数量已达到4000余万人。该领域也成为了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的首选。
虽然市场规模整体扩容,但是由于营运主体比较分散、人员众多,“散且小”的问题较为突出,从而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一,影响行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姚劲波以上门维修行业为例介绍,目前该行业从业人员已经超过了500万人,基本为男性,是家庭收入的主力。市场主体超过20万家,大多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遍盈利能力弱。与养老和托育相比,维修服务具有明显的刚需、低频、低客单价的特点,企业毛利润仅在10%至15%左右。因此也容易造成“一锤子买卖,上门后乱加价”的现象。
2019年,财政部、税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公告2019年第76号),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享受免征增值税的支持政策。
因此姚劲波建议,相关部门将上门维修服务也纳入到社区家庭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支持范围,适当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也引导企业通过好的服务和好的口碑规范发展、可持续发展。
从经营主体的源头减轻经营压力、运营成本,促使经营者把更多的精力和成本用于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运营水平,这将有利于激发上门经济经营主体的活力,让促进消费和吸纳就业的通道变得更高效和通畅。
以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上门经济除了“散且小”的状况外,从业人员流动性强、流失率高、部分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把控也掣肘行业的发展。2022年,国家发改委、全国妇联等11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家政进社区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要求:“着力创新家政进社区的供应链。支持品牌化员工制家政企业在社区发展,提供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家政服务、产品团购等全链条服务”。
为推动上门经济品牌化发展,姚劲波建议,首先,加大对好品牌、好服务的宣传力度,树立优秀典型,让好的品牌、好的服务广为人知、深入人心;其次,提升行业数字化水平,扶持一批行业内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提升从供给到需求的全链条效率;第三,支持企业开展劳动者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也从源头上提升服务品质和安全;第四,鼓励协会和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能够得到广泛认可和普遍应用的行业标准。
围绕上门服务标准模糊、中小企业品牌化转型动力不足等痛点,58同城打出系列“组合拳”。为顺应消费升级浪潮,58同城打造赋能家政产业的品牌“58到家”,为消费者提供包括家庭保洁、家电清洗、保姆月嫂、放心搬家、洗衣洗鞋等20个品类服务,联合家政商家对服务流程、收费标准进行细致打磨,推动上门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
当前,上门服务业人才缺乏、队伍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服务体验。为此,58到家搭建“招培就”一体化培训体系,定制家政服务、育儿育婴、母婴服务、养老护理、保洁清洗5大系列64门专业课程,还采用了业内独创的“双师模式”,线上线下联动,提升从业者技能水平,为促进行业提质扩容补充人才力量。
不仅如此,为破解中小商家获客难题,提升劳动者服务效率,58到家也在持续借助数字化力量,通过“58智慧家政管理系统”实现智慧派单、智慧管理,帮助企业经营效率提升达57%,劳动者接单数提高45%。此举不仅为增厚从业者收入提供坚实的后盾,也保障优质服务随叫随到。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上门经济”不仅为万千家庭提供便利,也带来更多灵活就业机会,促进“上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需多方合力。未来,58同城将持续在供需两端发力,助力更多中小企业搭乘数字化快车、提升服务水平,助推“上门经济”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