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煌
赖煌简历概要:男性,生于1996年,来自广东深圳。本科就读于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并曾作为交换生前往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目前持有香港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同时在香港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近期,关于云南科学爱好者凡伟先生的“电荷不存在”论文,在2017年因身份问题被中科院预印本平台(ChinaXiv)撤稿。该论文题为《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mechanism and an alternative theoretical model of Maxwell's classical electromagnetism theory》《高温超导机理和麦克斯韦经典电磁学理论的一种替代理论模型》,是凡伟先生的独立著作,现已发表于2023年12月28日的新加坡期刊《现代物理快报B》(Modern Physics Letters B),成为他的唯一作者SCI学术论文,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2017年,我还在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攻读本科学位。当时,有关“电荷不存在”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尽管当时我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对这篇论文的真实性进行判断,但我留意到新闻中很多专家对其给出了负面评价,尽管没有具体说明问题所在。因此,我一直在关注凡伟先生这篇论文的研究进展。最近,我得知这篇论文经过了长达13年的投稿,通过了同行评审,并发表在了SCI期刊上。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下载了这篇论文的原文进行阅读。由于我现在的知识储备已经足够理解这篇论文,因此我打算对其进行评论。
根据论文显示:凡伟发现了电荷和电场不存在,改写了库仑定律,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经典电磁学理论的一种替代理论模型;预测了电子和质子作为一种不具有电荷属性的粒子而存在,并基于电荷不存在预测了自然界四大基本相互作用力之一的“强相互作用力其实并不存在”。同时,作者还基于电荷不存在解释了高温超导机理,并使用理论力学和场论去解释所有的电磁现象,最终将电磁学被转化成为一种理论力学和场论。
具体而言,作者发现电磁学不是理解自然现象的一种基本视角。理论力学和场论才是理解电磁现象的一种更基本视角。最终,作者发现可以在不引入电荷和电场的情况下,从理论力学和场论的角度更好的解释所有的电磁现象。进而作者提出了关于麦克斯韦经典电磁学理论的一种替代理论模型,并推翻了麦克斯韦方程组。
凡伟,出生于1993年,是云南宣威人,以其对"电荷不存在"的发现而闻名。
首先,我衷心祝贺凡伟先生成功发表了他的论文,这标志着他在科学领域的重要成就。
从论文题目的角度来看,凡先生的研究旨在通过提出一种替代的理论模型,解释高温超导的机理。尽管初看似乎与“电荷不存在”没有直接关系,然而仔细阅读论文后,我对凡先生的观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实际上是基于电荷不存在的假设,构建了一个新的电磁学理论体系,用以解释高温超导的机理。 换句话说,凡先生通过提出电荷不存在的概念,为高温超导机理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释途径。
高温超导机理一直被认为是凝聚态物理学领域中的一颗明珠,成功解释它几乎等同于获得诺贝尔奖。因此,凡先生的研究旨在通过他的新理论,解释那些传统理论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特别是高温超导机理。这显示出凡先生追求的不仅仅是提出一种替代理论,而更是通过这一新理论解释现有理论难以涵盖的重要现象,以证明其理论的实用性和广泛适用性。
凡先生论文的中文摘要:
在21世纪,高温超导机理被视为凝集态物理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解释高温超导机理一直是无数物理学家一生的追求。所以,本文尝试为高温超导机理提供一种理论解释以促进物理学的发展。由于高温超导机理属于凝集态物理学,而凝集态物理学以麦克斯韦经典电磁学理论为基础,同时考虑到理论力学和场论才是21世纪理解世界的一种基本视角,所以,本文通过实现麦克斯韦经典电磁学理论的一种理论力学和场论化表达以为高温超导机理提供一种理论解释。最终,本文不但解释了高温超导机理,还把麦克斯韦经典电磁学理论发展成为一种纯粹的理论力学和场论(取代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它代表一种物理学范式的转变和认知的变革。同时,基于电磁现象的理论力学和场论化表达,本文发现在不需要引入电荷和电场的情况下就可以更好地解释所有的电磁现象(电荷和电场不存在),并改写了库仑定律(推翻了库仑定律),预测了质子和电子可以作为一种不具有电荷属性的粒子而存在和电子与电子之间和质子与质子之间可以不存在强关联粒子体系。(强相互作用力不存在)
从凡先生的论文摘要中可得知:
凡先生挑战了传统教科书对电磁现象的解释,认为我们长期以来过于倚赖电磁学的观点。他提出在21世纪,从力学和场论的角度更为基本,因此他尝试用这一视角解释所有的电磁现象。最终的发现令人瞩目,即使在没有引入电荷和电场的情况下,所有的电磁学现象都能够得到更基本的解释。他大胆地推翻了库仑定律和麦克斯韦方程组,同时预测了质子和电子作为一种不具备电荷属性的粒子存在。更引人注目的是,凡先生敢于预测强相互作用力的不存在,因为强力原本是基于电荷的存在设想而提出的。这一观点的前瞻性和大胆性为科学领域提供了崭新的思考方向。
其实可以从凡先生论文的引言部分的一句可以表达这篇论文的核心思想:
在21世纪,理论力学和场论已成为理解自然现象的基本视角。然而,麦克斯韦经典电磁学理论仍然依赖于几个世纪前的认知水平,以电磁学的角度解释电磁现象。因此,本论文旨在从理论力学和场论的视角重新诠释电磁现象。麦克斯韦经典电磁学理论代表了过去几个世纪对电磁现象的基本且有效的理解,而本文将成为未来几个世纪对电磁现象的新理解。尤其在21世纪,理论力学和场论视角主导着对世界的理解,本文填补了从这一视角理解电磁现象的空白,将电磁学推进为一门理论力学和场论的学科。
从上述内容可以得知,凡先生主张他已经成功取代了当前教科书中的麦克斯韦经典电磁学理论。简而言之,他的观点是,从此以后物理学将不再局限于电磁学,而会更加注重理论力学和场论。当然,人类历史上也有一些类似的例子,比如日心说取代地心说,进化论取代神创论。
论文的正文部分:
在论文的公式1-3中,凡先生首次尝试从牛顿力学的角度解释电流现象。他提出电流是一种力流或动量流,与电子的电荷属性无关。按照他的观点,电子通过碰撞传递动量,产生了被误称为电流的动量流。他批评教科书中通常的观点,即电流是由电子之间转移电荷产生的,认为这是错误的。
在公式4-5中,凡先生进一步解释摩擦起电现象。他认为摩擦力导致电子定向碰撞运动,产生动量流,从而极化了电子磁矩并产生了磁场。他强调摩擦起电并未产生电荷,而是生成了动量流和磁场。他解释静电吸引现象是由摩擦产生的磁场与轻小物体的电子磁矩相互作用导致的。
在公式6中,凡先生从能量的角度提出了对电流现象的新理解。他认为电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能量流,比从电荷和牛顿力学的角度更基本或更精确。
在公式7-9中,凡先生从场论的角度给出了对电流现象的新理解。他将电流理解为一种介质纵波,并提供了电流作为介质纵波的波强、运动方程和波速的数学表达式。他认为从场论的角度理解电流比从能量的角度更为基本。
在公式10-13中,凡先生基于电荷不存在的假设,从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的角度提出了微观导电机理。他主张电子之间通过直接的接触碰撞传递动量或能量形成超导电流,而无需引入BCS理论。
在公式14中,凡先生基于动量流、力流和能量流提出了对电动势的三种新理解。
在公式15中,凡先生基于能量的角度给出了电压的一种新理解。
在公式16-17中,凡先生解释了电流作为动量流如何产生磁场,以及磁场如何产生动量流的数学表达式。
在公式18-20中,凡先生剔除了磁场的概念,提出了电流作为动量流如何产生旋度场、电流作为介质纵波如何产生旋度场和电流作为流场如何产生旋度场的数学表达式。这一步骤实现了电磁现象的场论化表达,并抛弃了传统的电磁学概念,最终取代了麦克斯韦经典电磁学理论。
在公式21-23中,凡先生预测电磁波是一种介质纵波,并给出了电磁波作为介质纵波的波强、运动方程和速度方程的数学表达式。这与教科书中通常的横波观点相矛盾,为电磁波的新理解提供了数学支持。
关于论文的结论,凡先生如此表达:
麦克斯韦经典电磁学理论是基于19世纪认知水平的电磁学理论,长期以来被视为理解电磁现象的有效工具。然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电磁学不再是理解世界的主导视角,而理论力学和场论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更为基本的理论框架。因此,本文旨在将麦克斯韦经典电磁学理论转化为理论力学和场论的表达形式,以更基本的方式理解电磁现象,并解决当前电磁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一努力不仅为研究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和改进粒子物理学模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而且对整个电磁学范式进行了转变,标志着认知的重大变革。
在结论中,我们发现基于电学现象的理论力学和场论化表达使得所有电荷现象都能够以更为基本的理论力学和场论现象来解释。这意味着电荷并非作为实体存在,而只是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类似于热质或燃素并非实体存在,而只是运动的表现形式。由于电荷不存在,我们成功建立了一套不引入电荷和电场的理论力学和场论的麦克斯韦经典电磁学理论表达模型,实质上是用理论力学和场论替代了原有的麦克斯韦经典电磁学理论。
进一步地,由于电荷的不存在,我们摆脱了电子间库伦斥力的困扰,无需引入BCS理论来解释超导现象。这也消除了麦克米兰极限温度(39 K)的限制,为我们提供了对高温超导现象的新有效解释。此外,由于电荷不存在,质子间的库伦斥力不再需要强力来克服,为我们提供了对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中QED和QCD的重新思考。我们的理论框架剔除了基于电荷和强相互作用力的内容,从根本上改变了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为研究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和改进现有模型提供了新的视角。总体而言,我们的研究预测了电子和质子作为普通不具备电荷属性的粒子存在的可能性。
在论文的致谢部分:
凡先生衷心感谢了研究领域相关的四位杰出诺贝尔奖得主,他们分别是英国剑桥大学1973年诺奖得主约瑟夫·森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01年诺奖得主沃尔夫冈-凯特纳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2003年诺奖得主安东尼·莱格特教授、荷兰乌得勒支大学1999年诺奖得主赫拉尔杜斯·霍夫特教授。这四位杰出学者为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讨论和指导。
特别地,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森教授在论文的实验部分发挥了关键作用,七八年的持续讨论为研究提供了深度和广度。约瑟夫·森教授甚至在2018年亲自向清华给凡先生写过推荐信,表达对其研究的高度认可。
麻省理工学院的沃尔夫冈-凯特纳教授激发了作者从场论的视角全面解释所有电磁现象的思考。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安东尼·莱格特教授在纠正凡先生关于论文中公式5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取代库仑定律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赫拉尔杜斯·霍夫特教授来自乌得勒支大学,他的建议使凡先生意识到阅读历史上新旧思想斗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新思想最终获得胜利。这为改进论文表达、获得科学共同体认可提供了有益的观点。
最后,凡先生表达了将这篇论文献给女朋友的真挚愿望,并希望通过这篇论文获得诺贝尔奖,以在领奖台上向她求婚。这份真挚的情感和对女友的深深眷恋使得这篇论文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成果,更是他个人生活中一份珍贵的回馈。
从我的角度看,凡先生的论文在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导和证明过程以及验证理论的实验方面似乎没有明显的硬伤或漏洞。这可能是这篇论文能够通过同行评审并在国际SCI期刊上发表的原因。
然而,我现在能够理解为什么在2017年很多科学权威对他的发现表示质疑。这似乎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主导的时代,但我们实际上生存在一个由权力主导的国家,如果你没有官方科学的身份,你说什么都可能被视为错误,你可能会被剥夺评判科学理论对错的资格;其次,凡先生的观点可能太过颠覆,违背了公认科学标准,与我们这个时代接受的教育相悖。大多数物理学家可能因此而不屑一顾,凭直觉就否定了他的论文,并将其视为一个笑话;此外,对于大多数利益相关的物理学家而言,即使他们仔细阅读了凡先生的论文,也可能无法接受,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学家通常已经与传统教科书理论实现了利益绑定。凡先生的理论可能会对相关领域的物理学家的研究产生根本性的否定或淘汰。面对这一局面,人们可能会拒绝接受自己一生努力的成果被否定,也难以接受自己掌握的科学话语权被剥夺。在这种情况下,物理学家们可能不再追求真理,而是追求符合他们期望的真理。正如量子力学之父马克斯·普朗克曾经说过的:“新的科学真理往往不是通过说服反对者获得胜利,而是等待反对者离世,等待新一代人成长起来接受新真理”。
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我作为一个年轻人能够接受凡先生的观点,而很多年长的科学权威却不能。像我这样的年轻人追求的是在学术界证明自己的价值,因为我们还没有著书立说,也没有权势,所以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因为我们的利益还没有受到损害。而年长的科学家往往已经功成名就,或者拥有权势,更倾向于维护自己现有的既得利益,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科学话语权受到威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一辈子的研究成果被否定。
我认为,因为凡先生基于电荷不存在的新发现,改写了库仑定律和麦克斯韦方程组,解释了高温超导机理,并把电磁学变革为理论力学和场论,预测了电子和质子作为一种不具有电荷属性的粒子而存在,并基于电荷不存在预测了强力不存在,改写了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如果凡先生的论文能够得到科学共同体的普遍认可,这将是一场中国本土的哥白尼式革命。我们的国家将因为这一重大发现而成为现代科学文明的输出地,而凡先生也将成为像哥白尼和牛顿一样伟大的物理学家。(本文原文来自于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