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26日,第五届中国仿真技术应用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国内航空航天、运载装备、智能制造、土木工程、能源化工以及工业软件等领域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500多位领导、专家、科技工作者参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杜修力、谭建荣,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陈勇,教育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曾德华,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理事长田玉萍,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所长王彬文等嘉宾莅临大会。
本次大会主题为“迎接数智化时代的仿真技术”,总体框架为“1+7+N”,即1个主论坛、7个专题分论坛、N项特色交流+产业合作活动。专题分论坛有:航空航天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数字工程仿真技术应用专题论坛,交通运输暨高端装备仿真技术应用专题论坛,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暨光电子仿真技术应用专题论坛,通用工业仿真技术应用专题论坛,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暨元宇宙仿真技术应用专题论坛,材料工程、新能源和储能设备仿真技术应用专题论坛,工业软件研发与产业应用专题论坛。本次大会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北京工业大学共同主办,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仿真技术产业分会、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中国仿真学会制造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委会、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北京华汽工程技术研究院承办;中国航空学会结构与强度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虚拟现实分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安全技术分会、四川省工业云制造创新中心、无锡雪浪工业软件研究院协办;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曙光智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速石科技有限公司支持。
11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杜修力做了主题为“重大工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方法、软件与应用”的报告,杜院士指出我国正在开展全球最大规模的重大土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重大工程结构动力与抗震分析需要考虑结构与周围环境介质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形成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涉及截断无限域介质的人工边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和地震动输入等关键技术,发展和完善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并集成研发具有自主产权的高效率仿真软件是国家亟需。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做了主题为“元宇宙:从概念到产业”的报告,他阐述了元宇宙/数字空间的10大共性关键技术,并预测了未来元宇宙发展的创作升级、计算升级、体验升级、决策升级、商业升级五大趋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陈勇分享了“关于新能源汽车高速高强度齿轮与轴承关键技术研发实践”的报告内容,陈勇院士围绕高速高强度齿轮和轴承关键技术研发实践,齿轮和轴承的材料合金优选、热处理过程形性调控、摩擦磨损润滑特征和表面疲劳损伤特征进行了分析。
本次大会共有近百位专家分享了不同主题的技术报告,内容涵盖了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核工业与石油能源、土木工程级光电子、工程机械与高端装备、材料工程与储能设备以及自主工业软件、超算云存储、元宇宙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多个领域。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仿真技术产业分会会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霖作了“建模仿真的可信问题探讨”报告、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数字化副总师聂蓉梅作了“运载火箭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研究与思考”报告,三一集团副总经理郄永军报告题目为“从系统工程的视角看仿真对产品创新研发的作用”,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许志远分享了“元宇宙产业体系与发展态势”,中国一汽技术中心技术总监侯杭生作了“乘用车性能开发数智化转型与实践”报告,中车青岛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机械工程研究部部长陈大伟作了《高速磁悬浮列车交通系统噪声控制技术研究》报告,核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首席专家吴通作了“仿真和数字孪生技术在核工业的应用”报告,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石油工程数值仿真实验室主任郭慧娟分享了“钻井动力学关键技术及万米深井中的应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机身部副部长李卫平分享了“民用飞机结构强度中仿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志辉分享了 “列车-轨道-桥梁动力仿真关键理论、平台研发及工程应用”,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数字化技术中心常务副总监程星华分享了“数字化仿真技术助力高科技电子工厂规划设计”,国家杰青、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部教授作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整体方法及其应用”,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国家车用动力电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总经理助理作了“计算仿真技术在锂离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报告,山东大学教授赵佳分享了“光电集成芯片仿真设计工具进展”,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教授高国华分享了“数字孪生技术在装备研发过程中的应用”,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高波分享了“自主工业软件在航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蓝亚盒子董事长兼CEO谢成鸿分享了“元宇宙仿真技术的3D引擎国产化替代之路”。
大会发布了“2023仿真技术优秀案例”。入围“2023仿真技术创新优秀案例”有: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并行软件与计算科学实验室的“面向国产硬件加速器的有限元高性能求解器”;西南石油大学的“油气管网仿真与智能运行系统”;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的“基于仿真试验深度联合的燃料电池状态监测技术与性能优化方法”;广州颖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的“高性能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GFE”;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短周期高可靠汽车碰撞安全保障仿真技术与应用”;湖南迈曦软件有限责任公司的“汽车结构-疲劳一体化高效集成解决方案”;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装备产品数字孪生平台研发创新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深海ROV水下作业仿真技术与应用”;北京赛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Sim Pro自动驾驶仿真测试验证评价工具链”;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的“应用于轨道交通变流器数字孪生的IGBT模块结温仿真研究”。 入围“2023仿真技术应用优秀案例”有: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精度虚拟台架仿真技术开发及其在商用车上的应用”;西南交通大学的“基于扩展有限元的残余应力车轴裂纹扩展特性研究”;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动集卡整机振动舒适性优化”;济南大学的“模块化背负式青贮作物收获装备研究开发”;中铁检验认证(青岛)车辆检验站有限公司的“高速列车制动盘热-结构耦合仿真方法及应用”;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燃料电池系统仿真及控制策略开发”;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的“超大尺寸一体式压铸铝合金强度耐久仿真技术开发与应用”;吉利汽车中央研究院的“仿真驱动橡胶衬套耐久性能提升”;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CADCAE一体化技术——油缸支架系列化设计”;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某冲压连杆基于稳健性的全工艺过程屈曲仿真分析”。这些优秀案例展示了仿真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创新成果,为行业内的企业、单位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助力仿真领域关键技术转化应用。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在大会上举行了大型自主CAE软件SABRE系统生态推介。该软件是在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智能制造转型和国际技术壁垒升级的大时代背景下,针对工程力学基础研究、结构强度技术创新和复杂工业装备研制的重大需求而研制的大型工业软件。强度所的专家分别介绍了大型自主CAE软件SABRE系统生态、展示了SABRE系统通用功能、优化设计功能、疲劳分析功能、声学分析功能。会上,向哈工大、北航、南航、国防科大、北工大等高校代表赠送了软件教育版与强度专著,并与瑞风协同等公司进行了合作签订。
大会聚焦“正向研发”和“自主可控”,专题设置了“高端对话”环节,出席“建模仿真与正向设计”高端对话的有: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十室主任常亮、三一集团副总经理郄永军、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田锋、中国一汽研发总院技术中心总监侯杭生、浙大城市学院材料成型集成技术与制造装备浙江省工程中心主任苏旭明。对话专家一致认为,从零部件物理实现到子系统、系统的逆向物理综合过程,正向设计是推动产品从跟踪仿制、并驾齐驱到创新超越的必由之路;建模与仿真技术想要在产品正向设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使能作用,其必须深度融入研发全流程。各位专家一致认为建模与仿真的无缝结合正成为大势所趋,设计软件与仿真软件的无缝互操作性,为用户带来革命性的设计与工程敏捷性,可以实现增强创成式设计等新的自动化流程。出席“工业软件企业赋能”的专家有: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研究院研究员陈建江、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高波、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鼎成智造总经理陈敏杰、广州颖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胜涛、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先进制造部部长任虎、北京适创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伟。对话专家认为,工业仿真软件是实现工业4.0的重要工具,现在很多领域的工业仿真软件被卡了脖子,构建自主工业仿真软件生态至关重要;与会专家围绕自主工业软件生态共性问题、深层原因、主要工作任务作了深入探讨。
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牵头单位《汽车底盘结构强度仿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编制组在大会上宣布成立。该团体标准的制定对填补该领域标准空白,提升汽车底盘结构的性能和质量安全要求具有积极意义。
第五届中国仿真技术应用大会同期举办了中国仿真技术展览。数十家国产自主工业软件及工业超算厂商携新产品新技术进行了展示,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