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扎根农村 痴心科研
甘做“架桥人”
潜心传承“杨柳精神”
“敬农、爱农、惟实、惟新”
他就是安徽省农科院
农学博士乔玉强
让农业科技真正落地
转化为生产力
就得打通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农业科技和农民之间
架起一座桥梁
而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的乔玉强
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架桥人”
乔玉强说
创新优化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模式
需要在基地设置新技术试验区
新装备展示区、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区
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多年来
乔玉强和团队
持续向涡阳县楚店镇后水波村
村民张林森的家庭农场
推荐优质新品种和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从2014年开始
这家农场
已经7次刷新安徽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2次打破全国纪录
张林森说
经过乔博士和团队长期的科技指导与专业培训
科技才能富农
科技才能强农
在当地老乡心中
已成为一种公识并得到广泛实践
作为科技和“三农”之间的“架桥人”
乔玉强数十年如一日
不畏严寒、不惧酷暑
长期深入田间地头
手把手向农民兄弟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指导农民兄弟施肥耕种
后水波村村民张子付说
乔玉强博士很负责
即使是下雨天
也要来到田间进行指导
这让自己很是感动
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
来自农民兄弟的质疑与不信任
是乔玉强工作中遇到的常态
三塔集镇三塔村村民刘克军说
一开始是担心犹豫
没有这样种过
也不敢这样种
像自己这样的农户
只种这一点地
一旦种不好
所有心血不都全搭里面了
为解开乡亲们思想上的“疙瘩”
乔玉强以实际成果说话
与农业托管公司合作
在示范基地开展小面积试种
安徽金土地农业机械服务有限公司
负责人储艳梅说
整个产前、产中、产后
乔博士都详细精准的指导
并且提供了全套科技种田的方案
即使是高温酷暑
即使是午饭都吃不上
他依然会来到田间地头进行悉心指导
在乔玉强的努力下
400多亩试验田
每亩均增产了50多公斤
示范效果明显
一下就把乡亲们的热情带动起来了
发展到后来
无论是谁遇到农业科技问题
第一时间想到的
都是乔玉强
乔玉强说
农业科技推广难、落地难、周期长
只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耕种
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解决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
才能让科技术语
“听得懂、传得开、立得住”
做好农业科技“架桥人”
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省级科技特派员乔玉强
是怎样扎根农业生产一线
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