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6kg , 9.85元!”11月8日下午,家住成都市青白江区怡城北居小区的张大姐提着一摞纸箱,走进小区门口的再生资源回收驿站,把纸板放在智能回收秤上,用手机打开微信小程序,扫码称重、选择上传、结算提现……整个过程只需短短几分钟,张大姐直呼:“方便!” 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牵着民生,连着文明。如何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融合发展?今年,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开启从“人治”转向“数治”的有益探索,布局再生资源服务驿站,赋予垃圾分类“新”内涵,打造干净、便捷、高效的再生资源回收新业态,助推“无废城市”建设。
关键词:整洁
打造居民垃圾分类回收服务15分钟便民圈
“家门口有了驿站,家里废品处理比以前方便多了!”张大姐指着积分兑换展示区说,“每次交易成功,还可以获取积分,积分可以兑换奖品。”
张大姐点赞的这家再生资源服务驿站,大弯街道规划的众多驿站之一。现代简装风格,干净整洁的大厅,高达1吨的日均回收量…… 再生资源服务驿站的新形象,直接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走进驿站,迎面就是一个数据看板,上面跳动的数字实时更新着“今日回收价、今日回收总量”等数据。看板的背后,是暂存区——废旧金属、废旧塑料、废旧纺织物、废旧纸、废旧玻璃五大可回收物实现分类分区分布。与此同时,驿站还提供大件回收、上门回收、有害垃圾定点投放等服务。
“不仅方便再生资源回收,还可以增强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意识。”在大弯街道红河社区党委委员、居委委员罗杰看来,积分机制激发了居民热情,也培养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习惯。
“目前,大弯街道有3家再生资源服务驿站已经投用,其余驿站正在选址装修。”大弯街道营商环境建设办负责人邬逍告诉记者,“我们相信,随着再生资源服务驿站逐步投用,不仅能推动居民垃圾分类回收服务15分钟便民圈建成,还将进一步提升居民环保意识、节约意识,让再生资源利用最大化。”
关键词:智能“打造智慧互联网+回收”新模式
有人问,整个处置流程中,分类收集只是第一步,后续还有转运、再生等。驿站内的可回收物,随后又去了哪儿?
“我们建立了可回收物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实现智慧溯源。可回收物会按照品类的不同,进入相应的回收再生产工厂,经过再生处理后‘变废为宝’。”驿站负责人杨永超说。
其实,“分类”只是这个驿站功能之一,“智能”才是最大的特色,秘密就在于它的运行——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搭建的“智慧服务平台”,通过在平台回收、运输、交易的各个环节完成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有害垃圾处置等大数据采集,接入街道城运平台,建立大数据模型,可深入研究垃圾分类和“双碳”工作大数据样本和指数,为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在大数据显示下,我们可以更好地汇总周边居民可回收物的投递习惯,更好地助力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杨永超表示,我们还将回收到电脑、小电器、书籍等价值较高的物品,通过维修、消毒等处理,再捐赠给社区,帮助困难人群、建设共享书屋等,让更多居民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坚持“数字化赋能”的同时,大弯街道还依托“微网实格”治理架构体系,组成900余支“低碳环保微网格队伍”,全覆盖321个小区院落,针对未使用智能机、出行不便的老年人、残障人士等人群,低碳环保微网格队员们上门宣传,帮助其申请上门收购服务,参与到垃圾分类回收活动中,广受居民好评。(罗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