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23资产管理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泰康养老首席职域业务执行官兼职域业务事业部总经理梁循标在“个人养老资产投资新时代”圆桌论坛上表示,保险业在参与个人养老金等第三支柱建设上大有可为,关键要发挥产品优势,发挥养老金长期资金稳健运作的优势,发挥养老金与养老服务在资金投资和协同运作机制方面的优势,探索一条高质量、高效率的推动道路。
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半年以来,落地实施的效果呈现“两低三不”的特点,“两低”是指建立账户人数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例低、已缴费人数占建立账户人数比例低。“三不”是指产品供应不均衡、选购渠道不畅、民众参保意愿不强。梁循标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不到一年,快速实现从0到1的突破,初步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个人养老金缴存比例、人均缴存金额偏低,持续过低不利于实现个人养老金制度建立的目标。“一方面,民众对提升养老金储备额度的意识需要过程,养老金不仅解决养老阶段吃穿住行的问题,还要解决非健康状态下的医疗、护理的问题,对资金储备的额度的意识需要更加全面,另外一方面,个人养老金产品的选择有专业门槛,需要结合客户的需求去配置。这两方面都会影响个人养老金的推广和普及。”
他表示,将产品与服务有效结合,是保险业可发力的方向之一。保险公司深耕产品和服务,通过长期乃至终身的保障型产品设计及风险管控能力、率先探索布局养老产业链和医养结合模式、多元的客户触达和丰富的客户资源储备,满足客户“养老金融产品+养老服务”的需求,打通养老产业链上下游,通过产品服务化和服务产品化,实现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和养老保障产品有机结合。泰康在保险和医养结合的商业模式上已有十年的探索和积累。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表示,支付、服务和投资三端为核心的寿险新时代模式,改变了传统人寿保险商业模式的底层结构,是市场上独特的商业模式。
同时,作为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参与者,保险业可以将服务第二支柱的经验优势复制到个人养老金领域。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泰康养老董事长李艳华曾表示,在我国,保险公司是承接第二、三支柱落地的主要参与者,在风险分散和长期资金管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第三支柱建设具有三个要素:政府支持、个人自愿参与、市场化运作,梁循标认为“单位组织”也应作为一个要素加入其中,企业应成为推广养老金融、提升员工养老金融认知的重要载体。《2022年中国社保金融发展调查报告》也显示,就购买个人养老金的意愿来看,超过8成的受访者倾向于单位组织实施。泰康养老方面认为,参考第二支柱建设过程,企业年金的受托模式效率最高,充分发挥了企业的集合筹资优势。第三支柱建设也可采用“类受托”的模式,在“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原则基础上加上“单位组织”,企业可以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建立统一的企业个人养老金平台。“类受托”模式的优势在于,宣传普及效率高,有利于提升制度知晓率;可以集中甄选适配职工需求的机构和产品,降低个人养老金配置的专业门槛;可以优化个人养老金全流程管理服务,贯穿从账户建立到养老金领取的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提升服务品质。此外,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不仅降低了职工参与的成本,提高收益水平,还提升了福利获得感,对于企事业单位和职工是双赢的好事,这也是推动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泰康养老通过BBC(Business-Business-Consumer)职域服务模式帮助企业搭建员工自选福利保障平台,已积累了成熟先进的系统、产品与服务团队。“我们从4月开始试点推进个人养老金的单位“类受托”模式,由单位担任“受托人”,员工自愿参与,泰康养老帮助单位搭建员工自选福利保障平台,截至目前,包含个人养老金的自选福利保障平台试点阶段已在220多家企业建成,大幅提升了员工对个人养老金产品的知晓度和政策制度的获得感,提升个人养老金覆盖率。”梁循标说。
基于个人养老金制度唯一性、封闭性、多样性的特点,目前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信息交互的时效和标准仍需提升;二是需要进一步完善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明确信息交互和共享的标准,加快信息交互速度;三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管理方与产品提供方需建立更开放的生态,方便参与者在账户内选购更丰富、更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个人养老金业务应立足长期,做大市场,实现互通,提供更便捷的参与渠道,促进第三支柱的建设。
据悉,泰康养老目前有4款产品入围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清单,其中,《泰康幸福赢家年金保险(分红型)》、《泰康尊享一生年金保险E款(万能型)》两款产品,均已上市销售超过一年,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投保上述个人养老金产品,若缴费年限、被保险人年龄等情况符合对接泰康医养社区条件,还可获得保证/优先养老社区入住资格,并可享受包含泰康家庭医生在内的服务项目。梁循标表示,融合泰康集团的大健康生态优势,充分发挥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的优势特点,未来还将持续围绕客户需求、国家政策导向,继续探索产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