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梁庸,1972年生于山东郯城,先后研修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工笔画学会,首都师范大学李翔首届高研班。中国美术学院山水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供职于临沂市美术馆。
“形无神不活,神无形不存”
山水画是中国画中最重要的门类,
一部中国绘画史
写的多为山水画的演变,
形式多样的画论
多半为山水画而发的议论。
说山水画是造诣最深、
画法最完备的画种并不为过。
梁庸信奉“人化”或审美化了的自然。
罗丹曾说:
“但愿‘自然’成为你们的唯一女神。
对于自然,你们要绝对信仰。”
真正的艺术家总是以最纯真最虔敬的情感,
去拥抱“自然女神”的恩赐。
梁庸先生就是在感悟自然的过程中,
努力建立自己的图式结构、
水墨符号体系和自己的山水理念,
构画着心灵深处的“桃花源”,
那是一片
游移于现实与梦幻之间的风景,
是梁庸先生笔下独特的风景时间。
梁庸先生把山水主题
神韵的极致
凝聚在“意境”范畴之中
特别是从中升华出的
高超的文化品格和
诗性精神的构制与实质,
使作品中的
青山、烟雨、苍林、村廓的
神韵的流动内涵
向自然推进了一层,
并造成了自己独有的
山水画的意向。
画面的生机与灵动,
所体现的主观精神与
客观精神的互为贯通
呈现出
“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的浑然感觉,
完成了对物质时空的超越性提升。
传统中国山水画重意境、讲神韵,
强调心物统一,无法而法,虚实相生,
这是民族特色。
梁庸要强力表达的
恰恰就是这样的文化自信。
他认为这是
衡量一个画家精神趣味的高低所在。
梁庸说:
“与其说这是一幅幅山水画,
毋宁说这是一次精神空间的自我建构,
一种执着的追求,
一种冥冥之中的梦境和
虚无缥缈的禅意之美,
这种追寻也是对消费主义大潮下
社会流行的精神颓败之自觉的抵制”。
自然的雕刻家与文化的守望者
画家梁庸先生倾心于传统山水主题的“入神”与韵味的境界营造,以自己的笔墨、语言方式去做心灵的远游,探索山水主题的文化奥秘,守望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梁庸先生把山水主题神韵的极致凝聚在“意境”范畴之中,特别是从中升华出的高超的文化品格和诗性精神的构制与实质,使作品中的青山、烟雨、苍林、村廓的神韵的流动内涵向自然推进了一层,并造成了自己独有的山水画的意向。画面的生机与灵动,所体现的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互为贯通呈现出“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浑然感觉,完成了对物质时空的超越性提升。
有新的创造就必须师法造化,到大自然中吸取营养,撷取自然的精华,创造出新的意境笔墨、技法、构图,从而创造出具有时代性、并且有自己独特面貌的山水画。梁庸先生的画亦是如此,他的山水画除了注重传统,师法造化、追求视觉上的和谐悦目外,更追求心理上、画面外的意境表现和精神升华。其作品不刻意追求风格的猎奇,而强调自然而然,有感而发,用心写来,水到渠成。所以梁庸先生的作品中始终充满了一股灵气,一股活力。那温馨的画面,溪水般地流入读者的心田,慢慢地把人带入和谐、宁静的诗的境界。
梁庸先生经历了一个由寻找到确认,由广度到深度,由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过程,在苍劲青山的表象中实现了文化本质的转换。梁庸先生就是在感悟自然的过程中,努力建立自己的图式结构、水墨符号体系和自己的山水理念,构画着心灵深处的“桃花源”,那是一片游移于现实与梦幻之间的风景,是梁庸先生笔下独特的风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