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域铁路S1线是浙江省台州市境内的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这条浅蓝色的铁路S1线模型带被装在一个大礼物盒中,成为了300多位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四个县孩子们的小惊喜,也宣告了“浙里石榴红 同心享亚运”2023年台甘青少年互访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在浙江台州梦创园的启动。
山海之情,不以千里为远
乘千里风,过万重山,架友谊桥。6月8日起,四川甘孜州色达县、新龙县、甘孜县、炉霍县的孩子们将开启一周的浙江研学之旅。别开生面的见面礼开启了两地青少年友谊的序曲:台州玉环城关中心学校的同学们带来了亲手制作的贝壳船,送给炉霍县的同学;台州市黄岩区西江小学赠送沙埠青瓷给新龙县的同学;台州路桥小学和椒江区实验小学赠送台州特色玻璃雕刻给甘孜县和色达县的同学;炉霍县同学回赠吉祥挂件、新龙县同学回赠藏族非遗特色面具、甘孜县同学回赠巴松邓珠老师字画、色达县同学回赠藏式手工黑颈鹤挂历。礼物承载着友谊,也彰显着对彼此家乡的热爱与憧憬。山海之情,不以千里为远,在接下来的一周,两地的孩子们将一起学习、生活、交流,在这里收获纯洁的友谊、健康的体魄、开阔的视野……
启动仪式上,四川甘孜州的学生们带来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甘孜州的学生白玛康珠说,这趟旅程经历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跨越山海,听说还会坐船去海边,她非常期待。这些来自甘孜的孩子们,将乘坐开通不久的台州市域铁路S1线,走进台州博物馆、科技馆、朵云书院等,体验特色台绣、非遗翻簧竹雕,深刻感受台州作为和合文化标志地、实践地、传播地的非凡魅力,体会中华和合文化的鲜活样本。同时,还将走进亚运场馆,了解亚运文化,探索良渚文明,体悟现代科技与历史文化相融合。
民族团结,结下深深情缘
台州地处浙江“南北中心点、海陆交界处”,是海陆双向开放的重要节点城市。台州是“山海水城”,兼得山海之利,群山怀抱,依海而兴;也是“和合圣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和合文化;更是“制造之都”,台州民营经济发达,制造业基础扎实,境内上市企业数居全国地级市第4位。浙江和四川因东西协作紧紧相连,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在对口支援的日子里,还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台州椒江区洪家第二中学团委书记、音乐教师徐冰心在色达县支教,建立起了高原第一个口风琴班。她克服了音乐类教学严重缺氧的困难,为的就是“在孩子们心里种下音乐艺术追求的种子”。玉环市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历史老师卢晨薇和丈夫双双报名援甘,接力式前往炉霍县支教,临走时收到学生们的小纸条,让她觉得不管经历多少困难都值得……现场台州三区一市援甘代表被授予“台州对口支援甘孜州”纪念证书。正是默默无闻又闪闪发光的他们,为“民族大团结”和“浙里石榴红”事业奋力画出最大同心圆。
“所需”砺“所能”,共筑中国梦想
浙江援甘干部新龙县常委、副县长罗丙照现场分享了台州黄岩区援派新龙县工作队的一本工作动态簿,两年来已记载2万多字,内容都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服务民生的好事、事关发展的要事。
他说:两年前,他和8名战友接受组织挑选、肩负使命担当,远赴2800公里之外的甘孜州色达、新龙、甘孜、炉霍四个县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始终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要求自己。
“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台州,自2021年浙江四川两省调整新一轮结对关系以来,台州的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玉环市分别与甘孜州的色达县、新龙县、甘孜县、炉霍县结对,开启了台州市甘孜州对口支援之旅。“甘孜所需、台州所能”,台州市真心实意帮助、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落实,着力推动甘孜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发展乡村振兴,圆满完成了任务,结出了硕果、走在了前列。”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荣千在台甘青少年互访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启动仪式上致辞。自2021年浙江省四川省开展新一轮结对以来,台州围绕打造“产业协作、消费帮扶、数字化转型、文化交流和援派铁军”五张金名片,为甘孜州发展注入台州力量。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对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台州市人民政府、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指导,浙江省赴四川省甘孜州帮扶工作队、台州市对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色达县教育和体育局、新龙县教育和体育局、甘孜县教育和体育局、炉霍县教育和体育局等单位主办,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少儿频道承办。浙江省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台州畅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协办。
石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石榴果成熟后,籽粒饱满,颗颗相抱,正如我国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浙里石榴红 同心享亚运”浙江台州四川甘孜州青少年互访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将让两地青少年心手相牵,亲如一家,绽放出民族团结的最美友谊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