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举办“文化东城”会客厅2023年第8期活动,围绕公共文化新空间主题,邀请北京大学教授、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国新,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副理事长,中国文化馆协会沉浸式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卜希霆,与来自东城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区商务局、区文促中心和东城区相关街道、空间运营代表们共聚一堂,畅聊公共文化领域沉浸式体验的热点案例,围绕打造沉浸式文旅公共服务体验的经验和做法展开讨论,为东城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把脉开方”。
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鼓励发展沉浸式体验,推动文化展馆、旅游场所、特色街区开发虚拟现实数字化体验产品,让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活起来”。东城区拥有剧场、美术馆、实体书店等众多文化空间,不断推出文化创作、文创开发、文化活动,提供创新的文化内容和多元的城市文化生活方式。活动上,来自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曹雪芹故居纪念馆、隆福寺文创园、金台•共享际文化产业园、槐轩人文艺术空间、拾院工作室等公共文化新型空间代表围绕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案例分析、创新突破和建设路径等方面展开探讨,以自身经验为例,分别分享了新型文化空间在运营建设中的经验和难题,并就东城区公共文化新空间的空间优化、内涵丰富、形象打造等内容进行了交流,搭建新型空间资源互通的新平台。
李国新副院长表示,互联网与公共文化服务有机结合,深刻改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载体、技术与方法。正在推进的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要求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跃上新台阶,数字化智能化的公共文化空间创造、新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类型开发应用等竞相出现,创造出了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务样态。营造沉浸式、体验式场景,让高逼真、互动式、沉浸式环境塑造人们新的接受方式、观赏方式和体验方式,将助力东城区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让城市文化释放更多活力。
卜希霆副院长表示,现代科技为沉浸式文旅体验提供了良好基础,公众对沉浸感的需求促使公共文化空间不断革新。沉浸式文旅空间打破了传统空间的感知界限,赋予了传统文化更为年轻化、时尚化的体验样态。沉浸式业态通过打造多样化的文旅产品,将帮助东城传播特有的历史文化,带动老城区的经济复苏,提振消费的活力。
近年来,东城区全速推进“崇文争先”理念,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营方面不断进行改革探索实践,在激活社会力量、丰富服务内容、变革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了美后肆时、27院儿等一批全国先进典型。本次活动以文化激活老城空间为探索,意在探索城市文化新的发展机遇,为东城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文化东城”会客厅将继续围绕基层社会治理、街区更新改造、文化资源联动、公共文化服务等多主题开展研讨,以沙龙形式搭建开放共享平台,塑造“文化东城”品牌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