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午,由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园区科协承办的2023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院士专家企业一席谈在中关村论坛活动场馆(海淀公园中心大草坪)顺利举办,场馆以蓝白为主色调,整洁明亮。北京市、海淀区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进行线上致辞,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邓智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洪延青等4位院士专家作主题演讲,并播放了海淀区科协拍摄制作的院士专题微记录片,以科学家精神激励创新者前行,来自华为、天智航、九号、格灵深瞳、标贝的5位企业家同院士、专家围绕人工智能热点话题进行了互动交流,同时,浪潮、寒武纪、旷视等50余位企业代表及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日报等媒体嘉宾现场参会。
院士专家企业一席谈作为海淀区科协打造的系列品牌活动,自2017年创立以来,已成功举办5次,聚焦当下产业发展或关键性技术问题,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平台,赋能创新企业发展。2023年院士专家企业一席谈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力量和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优势,邀请人工智能领域资深院士、专家,并调动各园区科协及创新企业、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契合中关村论坛“开放合作,共享未来”的主题。
活动中,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刘晓勘 发表讲话,表示海淀区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是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希望通过本次高水平交流活动,为海淀区政府发挥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产业组织的带头作用,汇聚科技园区、创新企业各类创新主体提供良方益策。
海淀区政协副主席许云强调,海淀区是全国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呈现出顶尖人才高度密集、头部企业高度集聚、前沿研发高度投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良好态势。海淀区将继续勇立科技创新发展潮头,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通过视频形式发表致辞,戴院士表示,面对人工智能浪潮的冲击,每一个体和组织都应以积极开放的心态迎接挑战并拥抱新机会,加强合作,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随后,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邓智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洪延青4位院士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培养、开放合作及伦理治理进行主题演讲。邓院士分享《加快推进首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从首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并表示把顶层设计、关键领域、产业薄弱环节、关键环节作为聚焦点,用政策建议指引企业发展。黄院长以《大模型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为题,表示大语言模型正日益变革交互方式,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在以智力为基础的新时代,技术的发展未来会带动国家级智力云的出现,大模型的发展也会从语言扩散到视觉、听觉、行动、等方向,并由千千万万的企业共同构建。曾教授围绕《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交叉创新人工智能人才》,为参会企业分享培养兼具社会责任感与国际视野交叉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并表示人工智能不仅要赋能各行各业,更要推进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洪教授以法学角度为切入点,以《人工智能监管的国际比较》,为题,分享我国、欧盟、美国三者的人工智能法律比较,带来人工智能的国际治理经验。
在此次会议前,主办方重点对区域内3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征集了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热点问题,并从30多个问题中提炼出3个共性议题,由企业代表现场与院士专家进行互动交流,深入探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昇腾计算业务CTO周斌、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铁昌、九号有限公司CTO刘淼、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周瑞、标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TO李秀林同4位院士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技术拓展场景、企业界和学术界开放合作以及创新治理三大议题各抒己见,表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紧跟政策指引,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加强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参会企业表示本次大会的主题围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开放合作及伦理治理,契合当下企业发展,为企业能力拓展、发展前景提供了政策性、技术性的前瞻指导,并对大会的举办场所-中关村论坛活动场馆(海淀公园中心大草坪)表示非常满意,场馆环境优美,开放式空间彰显了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开放包容态度,企业界与学术界协同创新,合作共赢。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释放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海淀区在人工智能领域已集聚字节跳动、百度等企业近千家,占全市的2/3、全国的1/6。通过海淀区科协主办的院士专家企业一席谈活动,将助力全面提升海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能级和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构建以人工智能支撑基础和前沿科学研究的新模式,引领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