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文明探源成为学术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在探寻文明源头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乱象和误解。当前存在着以下五点问题:一,我们已失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世界观,并且缺乏文化自信;二,我们缺乏对上古中国史典的深入、系统和科学研究,不能客观地回望历史的长河;三,我们割裂了固有的文脉和地脉联系,衰败了文化基体;四,我们把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误判为多元文化,缺少对农耕文明的真正认识;五,在文明探源研究中,错误地把自然发源地当作文明发源地,导致了全球探源的离奇扭曲。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寻找能够揭示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突破口。通过不断挖掘中华文化先贤所遗留下来的线索,一个显然浮现在眼前的事实是:中华文明起源于农耕文明,而农耕文明的标志是耕田。在追溯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济南舜耕历山遗址则成为了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有大量文字记载的历山遗址是第一块耕田
济南舜耕历山遗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代表着农耕文明的起源地。该遗址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结果,它证实了耕田是农耕文明的理论起点。而且,其拥有许多重要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其有大量文字记载。历朝历代官方典籍均留有此遗址耕田的记述,并且文人墨客将其传诵于世。
二、济南历山遗址是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的起始点
该遗址不仅拥有远古的历史,而且在济南历史文化名城里占据着特殊而重要地位。济南古称历下、历城,众多文人墨客歌颂过这段迷人的历史。
三、具有连续的、延续的历朝历代官方典籍的记载,包括皇帝的记述
尽管时间已经流逝了几千年,但历山遗址所拥有的珍贵文化资源毫无损失。在历朝历代中,官方典籍都记录了该遗址所耕种的农作物,并且皇帝亲身观看、记录了历山遗址的详细情况。
四、符合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原则,具备五千年前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原则认为,一件事情必须同时具备两个证据才能充分证明。而济南舜耕历山遗址之所以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是因为它不仅满足了五千年前的地理位置条件,还具备了适宜的环境条件。该原则成为我们评价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方针。
五、在官方典籍中有记载的祭祀地点
在古代,祭祀活动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济南历山遗址也拥有这一重要标志。在典籍中有详尽的记录,其为文明起源提供了具体的证明。
六、水源丰富
农耕需要水源,而历山遗址附近的水资源丰富,并且土地肥沃,这为其他文化扩展所需的物质条件提供了保障。
七、符合大洪水时期的客观环境
五千年前,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洪水。而济南舜耕历山遗址则是块高地,具备在大洪水时人类聚集群居以及共同劳作的客观环境。
八、民俗文化遗存
除了理论和历史的证据之外,历山遗址还留存着大量的民俗文化。例如,舜帝大禹治水、舞狮等表演,在中国民间一直传颂至今。
九、被保护和修缮的史迹
历山遗址得到了保护和维护,成为一座值得珍惜的史迹。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该遗址保存于山东省人民体育场。这种方式保留了文明的起源地,更是对该区域文化认同程度的欣慰表达。
针对当前的文明探源研究存在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方志、典籍、民间传说、考古研究等多元角度的探索,重新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我们需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给农耕文明起源研究指明方向。
在研究中,深刻认识农耕文明重要性,竭尽全力去发掘对应的考古学证据,这绝对是我们认知和尊重中华文化、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首要任务。
作者:于守恺
职称:副教授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