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门建华,女,1990年毕业于长春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 2013年进修于现代工笔画院,2015年进入中国美院研修岩彩画。国家二级美术师。现为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工笔画学会理事,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丹东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元宝区美术家协会主席。现工作于丹东市元宝区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从事美术、摄影工作,副高职称。
主要作品有:
《抛球乐舞图》入选第三届全国体育画展。
《启程》入选“吉祥草原”全国中国画展。
《民俗·正月》入选“八荒通神”第二届全国美术双年展。
《正月里》入选娄东全国中国画展。
《我为有人欢笑中》入选“辉煌浦东”全国中国画展。
《激情人生》入选第三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
《正月里》入选首届中国工笔画省际联盟优秀作品提名巡展。
《清风》获辽宁省反腐倡廉展览一等奖。
《华年》获第十二届全国画展辽宁展区并获优秀奖
《小憩》获辽宁省民族画展二等奖。
《秋实》参加辽宁省庆祝“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展获三等奖。
《盛世·鼓声》入选第十三届美展辽宁展区并获优秀奖
《鼓声砍砍歌盛世》入选“丹青山河 心系人民”全国中国画展。
《又见五月杜鹃开》参加辽宁省文化厅画展获优秀奖
《憩》入选中国台湾美术交流展览。
《秋语》《憩》赴日本参加日中画家友好交流展并被收藏。
《秋风》赴韩国参加中韩画家友好交流展。
《仕女》被辽宁省近现代博物馆收藏。
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门建华作品集》
1990年大学刚毕业在丹东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
笔墨当随时代
因为我在文化馆工作,每年正月十五,都是我兴高采烈的采风日子。
当喧天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秧歌扭起来,欢腾的龙狮舞起来的时候,表演者各异的服饰、滑稽的妆容、有趣的道具、幽默的动作、夸张的表情,我都会特别地兴奋,并深深的感叹这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的美,瞬间全部的感情都会融入其中。在艺人们的各种绝活表演,动人的情态姿势会瞬间激发了我强烈的创作欲望。所以这些年,我如痴如醉地画了一系列这一题材的作品。
《鼓声坎坎歌盛世》
喜欢画秧歌题材,是因为借此能体会到淳朴的民风民俗以及每一个表演者带给我的那份感动,更是因为这种的民间艺术形式真实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向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些年还与很多表演者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每当我穿梭与他们其中,他们会说:画家,给我画美一些,会配合我做各种动作,任由我观察、拍照,搜集了大量素材。在创作时,面对这些素材,我力求回归现场,仿佛置身其中,用初心去还原,以真情去升华,笔随心走,于是画面中或热烈色彩的大俗、或粉墨浓妆的大雅,这些最初的感动,不断地积累与思考,给予我无穷的想象与可塑空间。因此,我先后创作了《我为有人欢乐中》、《民俗·正月》、《激情人生》、《起程》、《华年》、《鼓声砍砍歌盛世》、《太平·鼓韵》等作品,分别入选全国美术展览。
《我为有人欢笑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要与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打交道,通常我都会借由第一感觉去体味他们,根据第一感知去做出相应的反应,然后以饱含深情地心去写实、去写意,我喜欢甚至痴迷于深入一线体验生活,去深切感受能触碰我心灵的每一个瞬间,一边回来更好的进行二度创作。
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一幅好的作品往往来源于真实感人的现实生活,只有深刻感受时代气息,观察并体会到点滴美好的人,才能将自己真正地融入生活之中,其作品才会自然而然地包含独到的理解和打上时代的烙印。否则,只凭一时所谓的灵感,希冀于偶然所得的情趣之作,其艺术创作就不会有持久不衰的魅力,更不会取得恒久的成就。每个时代都需要有记录传承历史文化风貌的作品,这样的传世之作必须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丰富了生活。
我深深懂得扎根当下,不懈地探索追求,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掘触动内心的琐琐碎碎,就能创作出具有烟火气息的感人作品,在平凡的世界里,寻求非凡的美感。
门建华
《整装》
《雪花拂满身》
《又见五月杜鹃开》
《芙蓉春色》
《碧荷》
《荷塘清趣》
《鱼戏莲叶间》
《花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